(
课件网) 从传统走向现代 第一课时 人物篇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1943 《流民图》 (局部)蒋兆和 传统 现代 1943 《流民图》 蒋兆和 《流民图》作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是蒋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是充满血和泪的作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画家居于北平,心中充满了苦闷和彷徨,深切感受到人间生活的疾苦,于是想用画笔真实的表现穷苦人民的生活。1942年,画家开始创作《流民图》,深入上海等地观察流民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回北平后设计了《流民图》样稿,并逐一寻找模特写生,9月完稿。 线条方折刚硬 线条细劲圆润,严整简练 《流民图》全画以毛笔水墨表现,其形象描绘之具体、深刻,在现代绘画史上是鲜见的。传统人物画由于一味追求写意性,加上公式化,近百年来很少有深刻的描绘现实的作品,蒋兆和把西方素描手法引入中国画,每画一个模特都有生活依据。并且吸取光影明暗法刻画人物面部,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 将西方素描绘画技巧加入中国水墨画中的作品 《愚公移山》 徐悲鸿 1979《人民和总理》周思聪 1959《血衣》王式廓 《父亲》罗中立 一九七九 花鸟篇 黄荃《写生珍禽图》 《梨花小鸟》林风眠 《梅花绣眼图册》赵佶 传统 现代 细劲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明确 整体注重光与色彩的表现,调和中西,创造新的绘画艺术手法,营造独特的意境特色。 山水篇 传统 现代 《匡庐图》五代 荆浩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现代 李可染 五代 荆浩《匡庐图》 现代 关山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创作的先决条件(作者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长期接触被方的雄伟自然山川,有着较强的理解和感受 是现代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深入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对景写生求新求变。 表现的主题 表现北方山水的 荒寒意向 大胆的运用厚重的朱砂点染全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是、视觉效果。 花鸟画 中国元素 西方元素 创新 笔墨技巧、有些作品采用传统布局(三远法) 有些作品采用了西方空间透视效果、色彩、水彩画技巧、抽象形式美感。 山水画 以山水画反应现实生活的变化或追求装饰感 人物画 笔墨技巧:以线造型 写实效果、明暗、立体感 以写实性的水墨人物画表现传统题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或描绘现实生活(将兆和的《流民图》) 笔墨、意境、以线造型、民间美术、瓷绘等 构图、色彩、水彩画技巧 中西融合、以写实性,装饰性或西方现代派的手法 20世纪上半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漫画得到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 三毛流浪记 1944《丰衣足食图》力群 《丰衣足食图》表现的是在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中一普通陕北农家丰收后喜气洋洋的场景。吸收民间剪纸和年画的表现手法,又借鉴传统版画以阳刻线条造型的表现手法,有着强烈的装饰趣味。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