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湘科版(2017)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1光与影 2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3自制日晷 第三单元影子的变化 1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就会在屏上形成阻挡物的阴影,即知道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光、阻挡物和屏。 2.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阻挡物、屏的距离与角度变化有关系。 [科学探究] 1.做光与影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准确表述出来。 2.根据实验结果概括出光、阻挡物、屏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从实验中发现光与影的奥秘,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认识影子形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和光、阻挡物、屏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手电筒、卡纸、积木、纸杯、实验记录单,PPT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课前板书影):同学们,看到过影子吗?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 生:太阳下有,灯光下有……(侧板书阳光、灯光)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索光与影的关系(板书:光与)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集体探究,归纳影子形成的条件 (一)探索屏 师贴图:这是光,这是影。当你们在灯光、阳光下看到影子的时候,影子投射在什么地方? 生:地面、墙上……(侧板书:地面、墙上、本子) 师:我们把投射影子的地方取了个名字,叫屏。(板画板书:屏)影子投射在地面,地就是———屏,投射在本子上,本子就是———屏,投射在黑板上,黑板就是———屏。 (二)探索阻挡物 师:现在,屏上这个影子就是他(图片)的影子。我要把它贴到黑板上,贴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生:贴在光和影的中间,因为它要挡住光,才能有影子;没挡住的有光的地方还亮着。 师:我挡住光,就会形成我的影子,笔挡住光,就会形成———笔的影子。这个挡住光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板书:阻挡物) (三)归纳影子形成的条件 师:看看板书,尝试归纳一下形成影子的必要条件? 生:光、阻挡物、屏(板书:光) (四)表达影子形成的过程 师: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说说影子形成的过程吗? 生:光照到阻挡物身上,在屏上形成了阻挡物的影子。 师出示概念引读: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在屏上形成了阻挡物的影子。 活动二:探究概括光、阻挡物、屏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一)谈话引入,明确前认知 师:阻挡物的影子会有变化吗?你觉得影子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生:光的远近、阻挡物大小…… 师:好,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条件与影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演示实验,概括光与影的方向联系 1师:现在我要制造小企鹅的影子,我让光从小企鹅的右边射过来,你看影子在哪里? 生:企鹅的左边。 师:如果我让光从企鹅的下方射上来,你猜影子在哪里? 生:天花板上 师:现在我想让影子出现在企鹅下方,光应该怎么照射? 生:从企鹅头顶上往下照 师:让影子出现在小企鹅右边呢? 生:光从小企鹅的左边照过去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光照射的方向和阻挡物影子的方向相反!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发现写在记录单上。(记录单图片) (三)探究实验,学习记录 1.解读实验要求 师利用板书演示“一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生齐读要求2和3。 2.学生分组实验,作好记录 师巡视,指导分工、记录,适当提示(远、近)距离的变化、(高、低、直射、斜射)角度的变化,以及实验进度。 (四)分享表达,概括关系 师:哪一组来分享我们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师记录在黑板上,对不准确对实验记录进行引导) 师:还有什么补充? (五)小结概括 师:看全班的实验记录,谁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发现? 生:光、阻挡物、屏的变化,就会引起影子相应的变化。 (师板贴:光阻挡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