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23709

1.2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课时)(课件)(24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93346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区域,差异,因地制宜,2课时,课件,24张
  • cover
(课件网)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第二课时)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Regional typ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第1章 第2节 Chapter1 section 2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并能归纳出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熟练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综合思维)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我国的区域差异,并能结合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 区域 因地制宜开发国土 全国主体功能区 01 自身的资源环境情况 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的具体特征和表现。 02 现有开发密度 根据地区现在经济发展状况来决定。 03 发展潜力 根据所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状况能够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主体功能区的组成 主体功能区是区域依据自身资源环境情况、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讲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功能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方向就会有所差异。 全国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 优化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功能定位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 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 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 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 重点开发区 冀中南地区 太原城市群 呼包鄂榆 哈长地区 东陇海地区 江淮地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 长江中游地区 北部湾地区 成渝地区 黔中地区 滇中地区 藏中南地区 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 增长极 支撑点 密集区 功能定位: 限制开发区 分为农产品生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东北平原主产区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长江流域主产区 01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 0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示范区 禁止开发区 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03 02 01 04 横断山脉 可可西里 三江平原 三江源 我国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惜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 区域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 人文特点 自然特点 依 据 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区域协调发展,较少区域差距 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 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 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 经济 社会 自然 人 区域发展需要遵循规律,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 区域的发展实质上是对各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可以充分发挥某种资源或资源组合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 01 社会效益 02 经济效益 03 生态效益 区域协调发展,较少区域差距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的与其他地区进行着物质、信息、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交流。 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可使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现象减少,整体生态效益提升。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 意义 因地制宜开发国土———全国主体功能区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