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032076

2022湘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附目录)

日期:2025-11-2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03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2,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
  • cover
2022湘科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水循环 1雾和云 2雨和雪 3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第二单元水循环 1雾和云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后凝成的很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的。雾在低空,云在高空。 科学探究通过对比模拟实验,探究雾形成的原因。能够在对雾形成原因探究的基础上,类推云的形成。 科学态度、STSE对于云雾现象与水蒸气之间的关联有探究兴趣,实事求是,乐于合作与分享。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完成雾的模拟实验,有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半杯热水、冰袋、热水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大声朗读∶大风起兮云飞扬,雨雪冰霜纷纷降。涓涓细流起波澜,汇入大河腾巨浪。江河湖海水蒸腾,全靠阳光传热量。水汽空中结云雾,水再循环恒久长。 谈话引入并揭示课题;从本节课起,我们将进入新的单元学习,是关于"水的循环"的学习。首先我们将来探究雾和云的相关知识。 新课学习1.导入活动 课件呈现教材P16上方三幅图。 (2)提问∶大自然中的蒸发无时不在,想一想,蒸发的水蒸气跑哪里去了 (3)学生自由发言。 2.探究雾的形成 (1)描述雾的特点。雾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说一说你见过的雾的特点。例如∶雾是白色的,但既抓不到也摸不到;在雾中待久了,衣服也会湿流濂的!雾多发生在较冷的秋冬季节哦! (2)推测雾的形成。雾是怎样形成的 请提出你的推测。 (3)班级交流,形成假设∶雾的形成与水蒸气遇冷有关系。 (4)介绍器材,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一杯热水、一个冰袋,怎样用核拟实验检验我们的推测 (5)交流汇报,形成众人认可的实验方案;往杯子里倒入半杯热水,先用冰袋接近杯口,观察现象并记录。然后将冰袋换为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观察现象并记录。 (6)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如何解释雾是怎样形成的 (8)小结∶当用冰袋接近热水杯口,杯口会出现很多"白气"。用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并没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杯子里的水蒸气在杯子外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很小的水滴飘在空气中,这就是雾的形成。雾多发生在较冷的秋冬季节,这些,都说明雾的形成与水蒸气遇冷凝结有关。 3.类推云的形成 (1)提出问题∶前面我们了解到了雾形成的原因,云和雾看起来很相似,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2)作出推测;讨论,给出自己的推测。 (3)提示∶你有过在高山上感到寒冷的经历么 在高山上我们会看到很多的云 这是为什么呢 (4)资料介绍∶科学家经过研究和测量,发现一般情况下气温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瀑下降0.6℃。 (5)汇报交流∶根据以上提示和资料介绍,结合雾的形成,说一说云是怎样形成的 (6)小结∶云也是水蒸气遇冷凝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7)全课总结∶云和雾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后凝成的很多小水滴或小冰晶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区别是雾在低空,云在高空。 (三)整理,下课。 2雨和雪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雨的形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当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的时候就会向下降落,形成雨。知道雪的形成∶当低空温度在0℃以下时,高空云层的温度会更低。云中的水汽可以直接凝成小冰晶及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相当程度,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就会从云层里降落下来,成为雪。雪是固态水的一种形式。 科学探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猜测,探究雨的形成。在对雨形成原因探究的基础上,能够类推雪的形成。 科学态度、STSE 对手雨雪现象与水蒸气之间的关联有探究兴趣,实事求是,乐于合作与分享。能完成雨的模拟实验,有创新精神。通过人工降雨,体会到人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