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038409

第22课《穿井得一人》课件(18张PPT)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41603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2课,穿井得一人,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特点: 1、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但表现力较强。 2、讽刺性和教育性强,借喻手法运用得比较多。 3、情节上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性,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表现手法。 5、文中通常都会寄托作者的一种思想,让读者在其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 穿井得一人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了解寓言的特点。 2.梳理文章,感知故事发展脉络,理解寓言内涵。 3.感受寓言中的智慧,结合实际,防微杜渐。 学习目标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共同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作家作品 疏通文义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姓。 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凿,打。 告诉,对……说。 传播,转述。 疏通文义 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疏通文义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命令,派遣。 介词,当“向”讲。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听到,得到。 像。 不如。 消息。 疏通文义 译: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传闻,还不如不听。 古今异义 古义:挖掘、开凿(及其家穿井)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上 古义:国都(国人道之) 今义:国家 穿 国 一词多义 闻之于宋君 之 求闻之若此 闻之于宋君 闻 求闻之若此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于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代词,这件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动词,使听到) (消息) (介词,向) (介词,在) 词类活用 闻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文本赏析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宋君是一个重视事情真相,对谣传不轻信的人。 文本赏析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简洁明了,画龙点睛。 断案 宋国的国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负责人,并指派你为断案大臣,你觉得:谁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有闻而传之者 国人 丁氏 谣言源起,表述不清 未经调查,传播开去 轻信流言,随意传播 (1)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 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