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07677

《项脊轩志》视频+教案+课件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视频 查看:19次 大小:2609446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项脊轩志,视频,教案,课件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项脊轩志 归有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归有光,识记文言基本知识点。 2.感悟、品味文章中含蓄深沉、韵味无尽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善于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助平淡的生活琐事,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写作手法。 4.尝试进行文段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善于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助平淡的生活琐事,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写作手法。 2.尝试进行文段创作。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展示 课时:第二课时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作文在高考中占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所以有很多同学在作文训练方面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可是,为什么每次写作文的时候,还是有部分同学出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情况呢?还有的同学,每次一写作文就是那几个老生常谈的例子,比如李白、杜甫、屈原、陶渊明等等,而通过写这些“大家”的事迹和品格,就真的能表达我们自己的真情实感吗?我看未必。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归有光这个人,无论是他的身份,还是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都和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大家”无法相提并论。可是,我们在跟着作者一起回忆亲人和往事的时候,仍然数次被文中蕴含的真情所打动。那么,这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怎样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起来的呢?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体现在这些小事中的呢?这节课,我就和大家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助平淡的生活琐事,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写作手法。 2.尝试进行文段创作。 1、检查预习 温故知新 (2分钟) 同学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于我们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古文来说,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自由诵读的作业,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完成情况。现在请大家齐读课文。 (学生读完之后,教师点评。) 大家读得特别好,不仅流利、整齐,还很有感情,说明大家课下真的下功夫去读这篇文章了。这非常好!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是一间“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作者为什么对一间普普通通的屋子如此一往情深,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记述他呢?这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原来,这间小屋牵系着一些人和事,是作者时时追怀、不能忘却的。这种追思之情,通过几件具体的小事,贯穿于全文之中。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经学家,享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美誉的黄宗羲曾这样评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2、独立品读 初步感知(3分钟) 现在我给大家从文中选取了几件小事,大家细品一下,初步感知一下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大屏幕展示三个事例) 例1.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例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例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学生自由朗读事例,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