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98921

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628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 cover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秦观 满天风雪,向行人、做出征途模样。回首家山才咫尺,便有许多离况。少岁交游,当时风景,喜得重相傍。一樽谈旧,骊驹【1】门外休唱。 自笑二十年来,扁舟来往,惭愧湖头浪。献策彤庭【2】身渐老,惟有丹心增壮。玉洞【3】花光,金城柳眼【4】,何用生凄怆。为君起舞,惊看豪气千丈。 注释:【1】骊驹:这里指告别歌。【2】彤庭:指皇宫。【3】玉洞:岩洞的美称,亦指仙道或隐者的住所。【4】柳眼:形容初生的柳叶细长柔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先写秦观离开家乡,踏上征途,“满天风雪”也喻仕途艰难。 B.上阕后写秦观喜逢好友,劝酒叙旧,以休唱“骊驹”故作洒脱。 C.下阕表现秦观忠心朝廷,壮心不已,而没有丝毫的气馁与凄怆。 D.秦观是一位婉约派词人,而本词的语言却体现出了豪放的特点。 2.这首词中的“金城柳”,借“桓公叹柳”典故,慨叹光阴易逝,年华易老。下列写柳的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最接近一项是( ) A.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唐·罗隐《柳》)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C.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巩《咏柳》) D.颜色鲜明能几时,未辞黄叶已辞枝。都缘爱管闲离别,多恨多愁故早衰。(宋·李静独《柳》) 3.词中秦观的“自笑”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词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 李白 其四十四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天桃色,坐叹葑菲诗[1]。 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其四十七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2],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3]。 注释:【1】葑菲诗:《诗经·邶风·谷风》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句,朱熹《诗集传》注,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此诗。【2】龙火飞:意指暑气渐退,秋天将至。【3】萧飋(sè):风吹松柏之声。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一位女子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内心难以言说的哀怨。 B.“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言有尽而意无穷。 C.第二首诗托物言志,语言明白如话,于深入浅出中表达人生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