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152682

8 故都的秋46 课件(共37张PPT) 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人教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23203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拓展,人教,语文,中职,学年,2022-2023
  • cover
(课件网) 8 故都的秋 当第一片落叶降落在我身旁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太平御览》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无边的秋色, 去寻找秋天的足迹!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浔 阳 江 头 夜 送 客 , 枫 叶 荻 花 秋 瑟 瑟 。 白居易 《琵琶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称为“故都”,更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故都的秋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后又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以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最为著名。他的散文直抒胸臆,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代表作有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 故都的秋色 个人的心情 秋中有情的眷恋 情中有秋的落寞 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客观色彩 主观色彩 课文配乐朗读 诵读指导: 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接抒怀部分要读得意味深长,准确表达出作者的心境。 听读课文后 揣摩散文的总体结构和作者在散文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感情。 划分层次段落 一、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二、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三、总括(13-14) 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明确)关键词语: 清、静、悲凉 思考题: 故都的秋是怎样的 请找出总体概括故都秋天特点的词语。 思考与探讨 作者多次写南国之秋,还写了最让作者思念的北国之景,有何作用? 对比,用以衬托故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特点,能够让人玩味到十足,借以抒发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思念之情。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多雨而少风 1-2段 思考题: 真正写故都的秋在文中什么地方? (明确)3到11段 解读秋景 提问: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五幅秋景图解读 秋 景 图 清 晨 静 观 落 蕊 轻 扫 秋 蝉 残 鸣 都 市 闲 人 胜 日 秋 果 意象的组合,无一不衬托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这里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牵牛花的蓝朵、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在“清晨静观”这幅图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与探讨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