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152728

10项脊轩志55 教案 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语文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219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项,脊轩,教案,2022-2023,学年,中职
  • cover
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3、掌握“归”“过”“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及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重点) 3、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类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 二、作者题解 板书课题:项脊轩志 归有光 三、整体感知 (一)、听朗读,听清句读,听清字音。(播放音频朗读) (二)、凭感觉谈谈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明确。 四、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轻声播放《天凉好个秋》轻音乐)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精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可以与前后同学交头接耳,也可以拿着课本向教师请教;更欢迎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去)。 五、齐声朗读。 要求以舒缓的语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读后让学生齐读一遍。 梳理结构 1、找出本文过渡句。 第二自然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承上启下,衔接自然。由喜而悲,转为怀旧。 2、一是划分全文的段落;二是理出抒情的线索。 明确: 第一部分(1),写“余居于此,多可喜”。 第二部分(2—5),写“亦多可悲”。 全文抒情的线索为:喜—悲—喜—悲。   六、具体研习第一段 1、对照注释阅读第一段,指名朗读第一段内容。 2、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景。 3、修葺前的项脊轩有哪些特征呢? 明确:小、旧、破漏而又阴暗。写它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写它旧:“百年老屋”。写它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写它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教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4、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5、这样的小屋经过作者稍作修葺后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 明确:(不漏、不暗)“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院子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6、修葺后的小屋有着怎样的环境? 明确:幽静、幽美。具体表现在:“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7、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 提示: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回答,而是让大家反复朗读下面几句来加深体会。这几句是:“借书满架,僵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读后由教师讲解。) (1)“借书满架”,足见轩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