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07755

【核心素养目标】7.4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2282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目标,平行线,性质,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4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7.4平行线的性质 单元 7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上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分析 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学习 目标 1.认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能熟练运用这三条性质证明几何题. 2.进一步理解和总结证明的步骤、格式、方法. 3.了解两定理在条件和结构上的区别,体会正逆的思维过程. 重点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的探索 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以及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思考得到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问题:根据“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你能作出相关的图形吗?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AB∥CD,∠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1=∠2. 证明:假设∠1 ≠ ∠2,那么我们可以过点M作直线GH,使∠EMH= ∠2,如图所示.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GH ∥ CD.又因为AB ∥ CD,这样经过点M存在两条直线AB和GH都与直线CD平行.这与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相矛盾.这说明∠1 ≠ ∠2的假设不成立,所以∠1 =∠2. 归纳总结: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应用格式: ∵a∥b(已知)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利用上述定理,你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尝试来证明一下 已知:如图,直线l1//l2,∠1和∠2是直线l1,l2被直线l截出的内错角. 求证:∠1= ∠2. 证明:∵l1//l2(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 (对顶角相等), ∴∠l=∠2 (等量代换). 归纳总结: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格式: ∵a∥b,(已知) ∴∠2=∠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已知 a//b,那么 2 与 4 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解: ∵a//b ,(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4=180°,(邻补角互补) 归纳总结: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应用格式: ∵a∥b,(已知) ∴∠2+∠4=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归纳总结: 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讨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判定有什么区别? 典例精析: 例1、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b,a∥c,∠1,∠2,∠3是直线a,b,c被直线d截出的同位角. 求证:b∥c. 证明:∵ b∥a(已知), ∴∠2=∠1( 两直线平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