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37527

4第四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二)(第13-15课)【中考历史总复习讲练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4次 大小:20341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学案,讲练,复习,历史,中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 巩固(二)(第13-15课) 【时空坐标】 【考点梳理】 考点一 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丝绸之路的开通:张骞通西域 (1)西域范围: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过程: 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没有达到目的,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汉朝经营西域奠定了基础。 (3)影响: 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②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精神:学习张骞热爱和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开拓进取的精神。 2.丝绸之路: (1)开通:张骞通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线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到达欧洲的古罗马(大秦)。 (3)经济文化交流: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4)地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5)意义:沟通了欧亚大陆,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6)汉武帝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有山东到朝鲜日本;东南沿海沿海岸线到达印度半岛。 (7)启示:开放交流推动社会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易错点辨析 1.易错字:张骞的“骞”。 2.易混点:西域都护设置于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而非汉武帝时期。 考点二 东汉的建立,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社会动荡 课标要求: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1.东汉建立: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 (1)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根本原因)。 (2)表现: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影响:导致政治腐败、社会混乱、人民遭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考点三 《史记》;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张仲景和华佗 课标要求: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见第八单元考点六:四大发明);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1.《史记》: (1)作者: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 (2)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3)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评价: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司马迁秉笔直书,文笔优美,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佛教的传入: (1)起源时间、地点、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2)教义:众生平等;断除欲望,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得到幸福。(迎合了贫苦民众的精神需求,也利于统治者麻醉人民精神) (3)传入中国时间: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后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4)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东汉明帝时,兴建白马寺。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5)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产生深远影响。 3.道教的产生: (1)时间、背景、原因: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2)派别教义: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以治病传道。 4.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