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243107

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及答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14291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cover
1—1 我们周围的生物 生物的主要类群 1、生物是指 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体有一定的 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体能够 由小长大(生长)。如蝌蚪发育成青蛙。 3、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排泄)。 4、生物体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繁殖),并把它们的特征传给后代(遗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亲代与后代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变异),如同一株藤上的西瓜有大有小、花色也不同。 5、生物体对外界剌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如绿色植物的根向 地生长、茎向 光生长;动物有趋向有利剌激、躲避有害剌激的行为(趋利避害)。 6、生物体既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环境。 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叫 生态因素。可分为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空气 、 光 、 温度 、 水、 土壤 等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4、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实施)方案:(略) 。 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实验完毕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适应环境: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 剌可以减少 水分的散失;茎 绿色肥厚,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 水分,还能代替叶进行 光合 作用;根非常 发达,能吸收沙漠深处的 水分。又如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在洞穴中 运动;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 钻穴和 呼吸。 2、生物也能影响环境: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 疏松 和 肥沃。 1—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是研究 生命现象和 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当前,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人口剧增 、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 等。 3、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 杂交水稻。 2—1 探索生命的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 ①目镜 ②镜筒 ③转换器 ④物镜 ⑤载物台 ⑥通光孔 ⑦遮光器 ⑧压片夹 ⑨反光镜 ⑩镜座 镜柱 镜臂 细准焦螺旋 14粗准焦螺旋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 镜座。 1、对光: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 通光孔;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 反光镜 。从目镜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 白亮 的视野。 2、放:将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 3、压:用 压片夹将玻片压住。 4、降:从旁边观看,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低倍物镜与载玻片 接近。 5、升: 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至能看到物像。 6、调:调节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若要 视野较亮,应选择 大光圈和 凹面镜;若要视野较暗,应选择 小光圈和 平面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生物材料就越 少;反之。 3、显微镜成 反像、倒像。若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若观察标本“6”,则看到的物像为“ 9 ”。 4、调节镜筒升降的部件是: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5、调节视野明暗的部件是:遮光器、反光镜。 2—2 探索生命的方法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过程)通常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是:调查、实验、观察等;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是推理、判断。在科学探究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