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感受鲜明的地方特色。 2.了解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扬州民歌《杨柳青》。 教学难点: 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 一、 练声 请大家随老师的琴声来进行音阶训练 二、 导入新课 1.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江苏扬州,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和地方特色。 (多媒体播放“扬州风光“,让学生欣赏,背景音乐《杨柳青》)。 师:扬州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它历史悠久,地处江苏省中部。正所谓诗人李白曾在诗句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著名诗句。三月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杨柳也是扬州的标志之一。早在1400年前隋朝时期,隋炀帝开凿运河下扬州,将柳树种植运河两岸,并赐给其姓,所以才有“杨柳”之名。扬州不仅有美景,还有闻名遐迩的美食—扬州炒饭,它不仅味美而且样子也很好看,有红有绿。恰似花红柳绿的扬州美景。 2.揭题《杨柳青》 师:扬州不仅有美食、美景,连当地的民歌也非常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扬州,学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 三、 学习新歌 1.初听歌曲(播放录音),思考问题: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曲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现的是劳动人民下田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的愉快心情) 复听歌曲(教师范唱),思考: (1)这首歌曲是用普通话演唱的吗?(这是一首用扬州方言演唱的江苏民歌。) (2)歌曲中有一些歌词在括号里,你知道这是什么词吗?(这些词叫衬词) 衬词的作用:抒发情感、烘托气氛,不表达具体意思。歌曲正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3.师简介《杨柳青》 《杨柳青》也叫《杨柳青调》,因歌词中的“杨柳叶子青啊虐”而得名。最早的歌词确实与柳色青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杨柳叶子青啊虐”逐步成为脱离歌词内容的衬词,并无实际意义。 4.解决衬词“口虐”的发音,读“nia” 轻声学唱衬词: 多“口虐”(nia),青啊“口虐”(nia),崩啊口虐”(nia)、松啊“口虐”(nia)、 松又松“口虐”(nia),蹦又蹦“口虐”(nia) 5.尝试用扬州方言学唱歌曲。 介绍扬州方言的发音: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翘舌音读成平舌音。没有"ZH、CH、SH",都变成"Z、C、S"了。 例如:晨(cen)、嗬(huo)、水(sui)石(se)哥(guo) ( 学唱衬词部分 2)完整学唱歌曲 6.歌曲感情处理:欢快活泼、中速稍快、充满活力地演唱 7.完整演唱歌曲,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在“11 1”处加拍手演唱。 8.不同形式演唱歌曲:男女对唱、分小组演唱、领唱 四、展示: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设计演唱形式,分组展示 五、教学结束: 欣赏江苏扬州民歌《茉莉花》 (这首歌曲的发源地是扬州,在2003年被定为扬州市的市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