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292030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

日期:2024-11-0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45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
  • cover
《鸡兔同笼》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紧扣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逐层递进,解决方法的策略都是由学生自主探索获得,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欲通过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由于本单元方程解法还没学,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有一定难度,根据课前调查,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培养。“列表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过有序猜测和计算得出结论,“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充分的借助学具,动手实际操作,搞清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用具:代表8只鸡和8只兔的操作学具(板贴),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各组一份学具(8张圆形纸片,26个小长方形),任务单两张。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古代的数学趣题:鸡兔同笼。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播微课了解鸡兔同笼的由来。 二、初步感知,理解题意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这是什么意思? 课件: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鸡和兔可能分别有几只呢?除了用到35个头,94只脚,还能用到什么条件? 师:我们平时在研究数学问题的时候,都是从简单的入手,那我们让这题目中的数变小些,好吗?请大声喊变! 课件: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设计意图】 把“数学文化”和《孙子算经》及其中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原题,用小视频科学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基于教材内容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激活,也就成功开启了学生进行推理探究的兴趣。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列表法 师:笼子里有8个头的话,鸡和兔可能会有几只呢? 师:谁来说一说,这样吧,把你们想说的各种情况记录下来,在记录的时候注意思考怎样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好吗? 任务单一: 我们请这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做法吧! 师:同意他的做法吗?非常棒!这样有序的思考才能保证各种情况不重复不遗漏。 师:有问题吗?我有问题,每当鸡减少一只,兔增加一只,脚的总数怎么就增加2只呢?谁来教教我?嗯!这回我明白了! 师:那从右往左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每当鸡增加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