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93132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寒假作业(10)(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2260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人教,生物,上册,七年级,学年
  • cover
寒假作业(10)———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人教版 1.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植物细胞的( )中进行。 A.细胞核 B.液泡 C.叶绿体 D.线粒体 2.20世纪,希尔做了以下实验,把绿叶研磨过滤,得到含有叶绿体的滤液,放在阳光下,可见滤液中有气泡产生,若放在黑暗处,则滤液中无气泡产生,此实验不能说明( ) A.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产生的气体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D.产生的气体是氧 3.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则这座“工厂”的产品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光合叶绿体 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4.在光下检测植物的呼吸作用不明显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强,吸收了二氧化碳 B.光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抑制了呼吸作用 D.光下呼吸作用减弱 5.“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到保店。”保店镇的驴肉具有性平味甘、香鲜浓郁、滋阴润燥之功效。驴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最终来源于( ) A.空气中的氧气 B.土壤中的无机盐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水分 6.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需要光 B.不需要氧气 C.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适量的水可促进呼吸作用 7.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 结果绘制成坐标图。下列坐标图中与上述实验结果一致的是( ) A. B. C. D. 8.如图示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 ) A.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步骤二是为了形成对照 C.步骤三中的①、②内分别盛有清水、酒精 D.步骤四的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9.黑暗条件下,将金鱼藻放在4支盛有水的试管中,再分组放置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打开白炽灯,一段时间后统计到的气泡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的强度 B.每组实验需重复多次,求平均值 C.产生的气泡数与距离大小呈正比 D.若关闭灯源,所得数据将有变化 10.农业生产中常蕴含一些生物学原理,以下前后不相符的是( ) A.播种玉米时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扦插的枝条常被剪去大量枝叶———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C.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D.移栽茄子秧苗时根部带一个土团———保护根毛,为了更好地吸收水分 1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种子和幼苗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则乙瓶和丁瓶内的现象分别是_____。 (2)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过程,先将小麦幼苗放在黑暗处一昼夜,通过_____(填数字)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请写出该生理活动的表达式_____。 (3)再用黑纸片将叶片Ⅰ的b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然后把幼苗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Ⅰ,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片I的b处的现象是_____,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图三表示小麦植株在一天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情况。图三曲线中,光合作用开始的点是_____(填图中字母)。 (5)若大棚内温度降低图乙中的A点应向_____移动。 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①用铁丝将塑料杯悬挂于胶塞上,将胶塞安装在玻璃瓶上,玻璃瓶底注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溶液; ②再取四套这种相同装置,将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放于塑料杯中; ③按照图中所示的方法对五组装置进行16小时处理(第3至5组用冷光灯照射,光照强度依次增强); ④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用“+”表示浑浊,“﹣”表示澄清,记录下在表中。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