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和小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卷网-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作者将高低两个声部分别用小羊和老牛的叫声来表示,十分有趣。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以律动方式参与音乐表演。 2.通过乐队琴的演奏以及演唱体会二声部歌曲的和声效果。 3.能通过演唱、演奏、律动等方式按照总谱表现音乐作品。 四、教学重难点 1. 2.积极主动参与音乐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环 节 课前播放《》营造氛围。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把这间教室变成一个快乐的牧场,老师非常需要你们的帮助,希望你们和老师一起努力让咱们的牧场变得越来越漂亮。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牧场的主人是谁呢?(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也和她们有关系就叫做《老牛和小羊》 3.聆听歌曲。 1.学生欣赏乐曲。 2.欣赏歌曲。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恒 拍 练 习 创 编 节 奏 1.学生分组(老牛组和小羊组) 教师展示乐队琴的中国打击乐音色,请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角色的音色。 教师用学生选择的音色演奏四分音符的恒拍,请学生变化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模仿老牛和小羊。教师演奏老牛的音色,学生做老牛的动作(四分音符),演奏小羊的音色,做小羊的动作。 (1)X X | X X || 一群 老牛 哞 哞 (2)X X | X X || 一群 小羊 咩 咩 请学生打开乐队琴,找到老牛和小羊的音色,这一次,教师说“一群老牛(小羊)”学生在乐队琴上演奏四分音符(边说边演奏) 5.教师用乐队琴和学生接龙,请学生在小动物叫声的地方创编节奏。 例如:X X | X X X || 一群 老牛 哞哞 叫 1.学生分组。 2.根据角色特点选择代表不同动物的音色。 3.随老师演奏音色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做相应动作,同时需要听辨音色。 4.学生在乐队琴上演奏。 1.促使学生主动了解音色,增加音色要素的积累。 2.这个环节是一个四分音符的恒拍练习,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对音色的听辨能力。 在前面铺垫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演奏难度,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快的掌握演奏的技巧。 4.这个环节需要孩子们联系生活常识,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孩子的节奏创编能力。在生活基础上的创编也是孩子们创编能力增强的阶梯。 演 奏 演 唱 再次聆听歌曲,教师提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中小羊和老牛的叫声是怎样的呢?” 师生演唱接龙。教师演唱一群老牛(小羊)请学生接唱模仿动物叫声的小节,接唱的同时纠正演唱音准,并且在恰当的地方加入乐队琴帮助学生学唱。 认识X X X节奏部分的音符,并在乐队琴上演奏出来,帮助学唱。 学会看老师手势演唱或演奏。 分声部练习。 在老师的指挥下合唱。 请部分同学分两个声部,在X X X节奏部分伴奏配合合唱并纠正音准。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X X X节奏部分,用哪种音色伴奏效果好。每个小组给出具体的方向,例如打击乐音色、中国乐器音色等。 学生讨论完毕,与老师合作,选用自己喜欢的音色在X X X节奏部分演奏歌曲。 1.聆听歌曲,听辨节奏X X X 学生通过和老师的游戏学会歌曲的关键小节,通过多次反复聆听学会歌曲的其他部分。 在学唱的同时,加入乐队琴帮助高效学会歌曲。 在学会歌曲的同时,用乐队琴辅助学生拓展音色要素的积累。 5.与教师合作,体验二声部的音乐效果。 通过前面的练习,孩子们应该基本掌握了X X X节奏型,在歌曲中找到它们,是对前面学习的再一次检验,锻炼了学生的听辨能力。 演唱也是本课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本环节学生和老师的接龙对唱训练学生的演唱能力。达到唱会歌、唱好歌的效果。 3.在学唱的同时利用乐队琴辅助学习,更大的发挥小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作 品 表 演 学生由易到难的按照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