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00130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5.《我与地坛》课件(共85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103669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我与地坛
  • cover
(课件网)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诗人泰戈尔曾写道: 你更喜欢哪一句? 史铁生是怎样选择的呢? 作者语录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我与地坛》 史铁生 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3年后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1983年他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代表作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 《务虚笔记》《合欢树》《我与地坛》等。 任务一:走近主人公 作品推荐 莫言说: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铁凝说:这是一个少用“伟大”一词的时代,可是史铁生完全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韩少功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 小说:《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病隙碎笔》《好运设计》 剧本:《死神与少女》《边走边唱》 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杰出奖授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扣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我与地坛 作者在他最狂妄的年龄上(21岁)忽地残废了双腿———下肢瘫痪。精神几近崩溃———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在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作者“走”进了地坛,他像上班下班一样,在15年的时间里,“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这个地方。 作者也似乎正是从这座经历了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 创作风格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 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蒋子丹    在红卫兵一代中,史铁生也许是极少数能够超越自身,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许纪霖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 路边的石子的感觉。――贾平凹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内,与天坛遥相对应,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一座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 呈方型,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另配有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地 坛” 地坛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