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积贫积弱的北宋 【情景激趣】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千古流传,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对 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 心的改革主张,施行新政。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阻挠。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的改革措施被废止。 【目标明晰】 课标要求: 了解北宋社会弊病形成的原因,认识北宋政策的弊端和给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 了解北宋政府在庆历年间所做的革新尝试。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的根源及表现,并从中总结出改革的原因。逐渐形成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政策因素对一国政治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通过图表数据等来反映宋初社会积弊之深之久。 运用讨论法,深刻理解北宋前期政策给社会政治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宋变法前国情的认识,充分体会国家政策对一国政治的重要性,培养 其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基本国情以及其所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庆历新政”的施行和破产。 难点:从体制因素探究北宋统治危机出现的必然性及改革的迫切性。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知识点、变法的原因: 一)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局面 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 、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2.表现 (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 和恩荫赏赐大量授官。 (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 ”。 3、产生危害:“ ”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 4、产生根源:北宋初年加强 的措施。 二)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积弱局面。 1、措施失当: (1)养兵政策:把 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边塞大量屯兵。 (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 ,将不知兵”。 2、对辽夏作战失败:(外患) (1)宋辽之战 ①宋太宗两度出兵攻辽,都归于失败。 ②1004年辽攻宋,宋胜,最后订立“ ”。 (2)宋夏之战 ①概况:1040年到1042年间,西夏对北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②结果:北宋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行议和。 (3)战争结果: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三)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内忧) 1、原因:地主官僚和豪强兼并农民的土地,增加 。 2、表现:阶级矛盾尖锐,农民、 起义不断。 3、造成 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四)揭开序幕--“庆历新政” 1、背景:北宋在与西夏的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迅速加深。 2、推行 (1)人物及方案:范仲淹、富弼等向宋仁宗呈递《 》。 (2)中心问题:整顿吏治。 3、结果: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以及宋仁宗的动摇,“庆历新政”推行一年就夭折了。 4、原因:(1)触犯了 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根本原因) (2) 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 5、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 、变法改革的序幕。 【思维拓展】 1.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2.北宋中期面临哪些主要的社会危机? 提示: (1)社会矛盾激化 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③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 队战斗力软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和冗费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