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39843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5.2土壤的形成(共3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73865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地理,教版,2019,必修,土壤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了解土壤的概念。 2. 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3. 明确人类活动对土壤有何影响。 4. 观察不同的土壤剖面,分析其共性与差异 目录 CONTENTS PAGE 认识土壤 成土因素 土壤剖面 认识土壤 01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概念 土壤的作用: 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4、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草本植物 微生物 成土 母质 原始 土壤 成熟 土壤 风化作用 苔藓类生物 木本植物 裸露 岩石 土壤的形成过程? Soil forming factors 成土因素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 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时间 人类 活动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成土因素1成土母质 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岩石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土 壤———具有肥力, 能够生长植物; 成土母质———风化壳,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刚刚能释放一些矿物养分。 成土母质是土壤初始状态,很大程度决定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成土 母质 颗粒较细 → 含粉沙和黏粒较多,含沙粒较少 土壤 颗粒较粗 → 含沙粒较多,含粉沙和黏粒较少 质地 物理 残积物、坡积物 → 含石块较多 性状 洪积物、冲积物 → 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基性岩母质 → 铁、镁、锰、钙含量高 化学 成分 酸性岩母质 → 硅、钠、钾含量高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很大程度上决定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PH < 花岗岩 砂岩 石灰岩 冻土带 沙漠和半沙漠 热带雨林 水热条件影响土壤中风化壳厚度,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成土因素2气候因素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温度高,分解快,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土壤肥力较低; 温度低,分解慢,土壤积累的 有机质多,土壤肥力较高。 降水多,淋溶作用、侵蚀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降水适中,淋溶作用、侵蚀作用适中,土壤肥力较高。 整体热带地区土壤肥力较低,温带地区土壤肥力较高。 气 温 降 水 温度较低、降水适中的区域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力较高。 南方红壤:温暖湿润的气候,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 东北黑土怎么形成的 ①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机进入土壤。 ②冬季漫长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形成肥沃的黑土。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低温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 活动/P132 有人认为,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没有道理。 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但少雨干旱的热带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 另外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这将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成土因素3生物因素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成土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密切关联。 土壤形成早期,风化物表面长出地衣苔藓,产生分泌物,进行生物、化学风化。 高等植物逐渐在年幼的土壤上生长,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份,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地表。 动物除以排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