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72458

2023春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 点亮小灯泡 课件(33张PPT)+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2次 大小:1054055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灯泡,PPT,33张,课件,点亮
    (课件网) 2023春教科版 科学 四年级下册 科学 教科版 四年级 下册 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种方法建立起来。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2 3 4 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探究目标 1 2 3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观察的乐趣。 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态度目标 1 2 3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点亮小灯泡过程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1 是什么把城市的夜景装扮得如此美丽? 手电筒中的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为什么打开开关就会亮起来? 如果有导线和电池,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用示意图表达你的想法。 示意图 1 2 示意图 3 4 示意图 5 6 你还有其他连法吗? 1 观察小灯泡。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在哪里;想一想小灯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观察小灯泡 活动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活动材料:小灯泡。 活动交流:观察了解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在哪里 ,想一想小灯泡各部分的作用。 活动总结: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两个连接点(锡粒端、螺纹)组成的。小灯泡的发光部位是灯丝。 玻璃泡具有保护灯丝和散光的作用; 灯丝具有发光的作用; 金属架具有支撑灯丝和导电的作用; 两个连接点起到连接电的作用。 2 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记录有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了解电池和导线。 铜帽,是正极,通常用“+”表示 锌壳,是负极,通常用“-”表示 里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电能 外壳上有“1.5V”标识,表示电压为1.5伏 电池:是电源,为点亮小灯泡提供电能。 了解电池和导线。 导线:用来连接电池和小灯泡,传导电流。 绝缘胶皮 金属丝 使用时要去掉两端的绝缘胶皮 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实验目的:探究怎样连接能点亮小灯泡。 实验猜测:电流经过小灯泡,并能构成一个完整通路的连接方法能点亮小灯泡。 实验材料:1个小灯泡、1根导线(两端各剥去约1.5厘米外皮)、1节1.5V的干电池。 实验步骤:(1)用导线分别把电池和小灯泡按下面的五种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2)观察记录每种连接方法中的小灯泡是否点亮,并判断电路的通断情况。 通路 断路 断路 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正极,另一端是负极。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短路。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 实验记录: 连接方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小灯泡是否点亮 点亮 不亮 点亮 点亮 不亮 电路类型 通路 短路 通路 通路 断路 小灯泡点亮情况记录表 实验分析: (1)第一、三、四种连接方法中,电流是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再流向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通路,小灯泡点亮了。 实验分析: (2)第二种连接方法是电池的正、负极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没有经过小灯泡直接回到了电池的负极,形成了短路,因而小灯泡不亮。 实验分析: (3)第五种连接方法是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了小灯泡,但没有回到电池的负极,电路不通,是个断路,所以小灯泡不亮。 实验结论: (1)通路: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再流向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这样的连接小灯泡才会亮。 (2)短路:电池的正、负极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没有经过小灯泡,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