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民歌也叫“民俗歌谣”,是最早出现的声乐艺术。它凝结了历代人民的集体智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表达手法的结晶。在当下,电子音乐、流行音乐成风的年代,孩子们越来越少接触民歌了,有相当部分的孩子无法欣赏民歌“原生态”的美。于是,在高中如何上好民歌的教学与赏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了很大的难题。本教学就是从西北民歌入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探索、体验民歌淳朴、自然美;合理设计问题,诱导得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弘扬民族音乐的意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与教材分析 音乐鉴赏是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和吸收优秀的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内容———《高亢的西北腔》。我国地域广大,地貌环境复杂多样,南北两地的民歌风格迥然不同。西北民歌高亢、纯朴、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当地人民的性格。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能基本了解这几首在西北广泛流传的民歌,还应让其从理性思维去认识西北民歌,懂之其成因,晓之风情。 二、目标与要点分析 ⑴感知并体验西北“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及创作方法。 ⑵通过欣赏和学习了解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背景等不同而各具风格的民歌特点。 ⑶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神,树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观念。 三、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学科基本理念,使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始终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探究法、聆听法、演唱法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并把这种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领学生感受 、体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原因,认识西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 本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大西北; 2、由感知到理性,领悟作品内涵;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大西北: 1、情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歌声中创设意境。 随着高亢激越的歌声吸引学生,进入情、景、声交融的音乐意境。 (1)师:刚才这首歌是什么? 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师:画面中演唱者的装扮和音乐音调上判断,会是哪里的民歌? 生:西北民歌。 阿宝演唱,着装是典型的白头巾,红羊袄。 师:对,这就是西北民歌。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中国民歌。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呈现着多姿多彩的风格迥异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高亢的西北腔。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运用视频,开门见山地进入到主题。《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采用从星光大道上出来超具人气的阿宝演唱版本,一下与学生拉近距离,使得学生对所上内容产生兴趣) 2、在中国版图上勾画出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通过师生互动完成) 西北自古就是我国文化的重镇,古代西周文化主要在陕、甘的泾渭流域,陕西的西安(古称“长安”)更是秦、汉、唐等重要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秦兵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