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07493

2.2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日期:2024-06-10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83479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美术,2019,人美,高中,抒情,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欢迎来到美术课堂 宋 ·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宋 · 佚名 《槐荫消夏图》 槐树被称为官树,常夹道种植。 槐黄之喜常指代金榜题名。 宋 · 佚名 《槐荫消夏图》 文人参与绘画,给中国绘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艺术趣味呢? 文人画有怎样的艺术特征呢? 抒情与写意 文人画 一、初探文人画的形成 哪件作品属于文人画? 哪件作品属于院体画? 院体画 文人画 宋 · 苏轼 《枯木怪石图》26.5*50.5cm 纸本 宋 · 苏轼 《枯木怪石图》 26.5*50.5cm 宋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文学:开豪放派 唐宋八大家 书法:宋四家 绘画:文人画 “诗画本一律” 宋 · 苏轼 《枯木怪石图》 论画以形似 见与儿童邻 宋 · 苏轼 《枯木怪石图》 拣尽寒枝不肯栖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纸本水墨 207.3*31.1.3cm 现藏于日本 唐· 王维 长江积雪图(局部)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学院藏 苏轼赞其: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水墨山水 二:再探文人画理论的成熟 元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28.4*90.2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鹊华秋色图》是绘画史上公认为文人画式的青绿山水。 《鹊华秋色图》创作于1295年,是赵孟頫于四十二岁从燕京南归故乡吴兴时,为好友周密所画。周密祖上居齐州(济南),北宋末南渡,故周密虽生长在吴兴,从未到过济南,但心中颇念祖宗之地。为了缓解好友的思乡之情,赵孟頫为周密述说济南风光之美,并作此图相赠。 创作背景 李白《古风》:“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华不注山 鹊山 画家凭着记忆而画,意在笔先,以画寄意,把有深刻印象但位置分属两处的两座名山画在了一起。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28.4*90.2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远法:平远 高远 深远 (P34) 平远 元 ·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纸本 27.5*62.8cm 藏于故宫博物院 “书法入画” 元 ·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书法入画”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石如飞白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木如籀(大篆)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学案 二、选择题 1、文人画的鼻祖:( ) A王维 B赵孟頫 C苏轼 D倪瓒 2、“诗画本一律”概念的提出者:( ) A王维 B赵孟頫 C苏轼 D倪瓒 3、“书画同源”的倡导者:( ) A王维 B赵孟頫 C苏轼 D倪瓒 A B C 探索发现: 文人画的构成元素? 探索发现: 文人画的构成元素? 诗、书、画、印 金农 朱耷 石涛 齐白石 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仅仅是画上题诗和画上题跋、压印的外在融合,而且是在画中追求诗的意境,以书法的笔意塑造形象,将印章作为审美形式构成的元素。 思考: 作品中的竹子有怎样的形态特征? 瘦劲 疏密相间 挺拔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曾自己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人生经历: 身世坎坷,被乳母养大 资质聪慧,却接连痛失亲人 碍于生计,不得已卖画为生 康熙秀才(十九岁) 雍正举人(四十岁) 乾隆进士(四十四岁) 直到50岁才做了个七品芝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