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409157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10.19 学堂乐歌 教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0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
  • cover
《学堂乐歌》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入手,引出《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这三首学堂乐歌,通过欣赏、学唱,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这三首歌从曲式结构、主题思想来看并不难,通过赏析让学生知道学堂乐歌主要是采用“拿来主义”创作而成。了解沈心工、李叔同为学堂乐歌作出的贡献。让学生学以致用,采用“拿来主义”即兴创作歌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聆听《体操———兵操》、《黄河》和《祖国歌》、《送别》,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做到听与唱的完美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拿来主义”为自己喜欢的曲调重新填词,尝试自己创作歌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 难点: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教学准备: 内容、视频音乐搜集、图书、上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例说明同学们喜欢的校园歌曲 【设计思路:通过校园歌曲的摄入,引起学生对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趣,感受一下那个时代校园歌曲的魅力所在 】 二、讲授新课 学堂乐歌:清末民初,兴办新学,当时的新学校称做“学堂”。在新学堂中开设“乐歌”课,这些音乐大多采用欧美及日本的曲调填词而成,编成新的歌曲,他们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一时成为社会新风尚。后来,人们把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设计思路:让学生知道中国在什么时期、什么状况下,产生了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由来。】 (一)、赏析歌曲《体操—兵操》思考、回答如下问题: 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几段体? (号召儿童来做兵队操,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一段体。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诞生于1903年的上海。 ) 2、试着学唱一下歌曲,关注旋律、节奏、歌词有什么特点 旋律简单、节奏鲜明、歌词浅显易懂。 3、唱一下歌曲,请找出这首学堂乐歌的主题乐思。 5 5 6 6 | 5 5 3 | 【设计思路: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通过歌曲的分析、学唱,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学堂乐歌之父 沈心工(1870-1947):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01年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教师。后赴日本短期考察。1902年11月在东京留学生中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任教。在日本时即开始写乐歌。创编《心工唱歌集》。 代表作品:《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革命必先革人心》《竹马》《铁匠》《雁字》《卖布》《赛船》等。 【设计思路:介绍人物及其作品,让学生知道沈心工就是学堂乐歌之父,为中国的近代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赏析歌曲《黄河》引导学生欣赏且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情感。 2、歌曲为几段体? 两段体 3、学唱歌曲、听下面两条旋律,判断《黄河》中运用哪一条旋律? 1 1 1 1│22 21 2 ———55 56 5 33│34 3 ——— 1 1 1 1│2.2 2.1 2 ———5.5 56 5 3.3│3.4 3 ——— 这首歌曲是第一首国人自己谱曲填词的学堂乐歌。 4、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旋律? 加重语气,突出歌曲情绪。 【设计思路:通过对比考查学生的听变能力、节奏感,知道音乐语言对歌曲的情绪起着关键的作用,让学生知道《黄河》是第一首国人自己谱曲填词的学堂乐歌。】 (三)、聆听《送别》这首曲子,该曲根据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词而成。引出曲作者李叔同。 现代唐伯虎--李叔同(1880-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