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418337

青岛版(六三制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5.15放大镜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32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三制,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
  • cover
《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活动由2部分组成。 “认识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放大镜,用手触摸镜片,感知放大镜镜片与普通玻璃的不同;认识放大镜的构造。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用放大镜。”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叶片、邮票、指纹;让学生描述使用放大镜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意识到使用放大镜观察与用肉眼观察效果的不同。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 拓展与创新让学生寻找并了解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是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 学习目标 1.知道用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效果的不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使用放大镜观察与用肉眼观察效果的不同。 3.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感受;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4.了解使用工具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准备 放大镜、邮票、有关放大镜的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测 师:课前教师准备了邮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邮票上印有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邮票。) 师:邮票上印有我国最伟大的建筑———万里长城。邮票上的长城那么小,怎样才能观察得更清楚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借助工具———放大镜来观察是最科学的方法。那我们就在放大镜的帮助下,一起来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吧。 (板书: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用肉眼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学生会发现观察很困难,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呢”,从而引出工具———放大镜,自然地引出本节课题。】 二、探究与实践 活动一:认识放大镜。 1.观察实验桌上的手持放大镜,看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放大镜的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结合教科书,教师提示学生用手触摸镜片,感受与普通镜片的不同。) 3.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4.总结:大家通过认真地观察,得出放大镜是由镜框、镜片、镜柄3个部分组成;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板书设计: 镜框 放大镜 镜片 镜柄 【设计意图: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此环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放大镜,通过眼和手等感官来感受放大镜的镜片与普通镜片的不同,并运用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了解放大镜的构造。】 活动二:使用放大镜。 1.小组内讨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请小组代表进行演示。 (课件出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请学生根据正确的使用方法对刚才的演示进行评价。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观察,组内讨论:使用放大镜前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和用肉眼观察相比,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更为清楚。 板书设计: 和用肉眼观察相比,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更为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同一物体在肉眼和放大镜下的大小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使用工具比用肉眼观察更清楚,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拓展与创新 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放大镜呢?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2.出示课件:放大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①电子行业各项操作的检查、加工、安装及修理;②美容行业的面部皮肤、毛孔观察;③艺术品的雕塑和鉴赏;④照相机、钟表等的检查及修理;⑤日常阅读使用。 3.总结:生活中处处能看到放大镜的身影;工具是人类生活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 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展示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继续寻找生活中放大镜的身影,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使学生意识到工具是人类生活的好帮手,是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 1 /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