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418667

青岛版(六三制2017)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1.1动物的四肢 参考教案

日期:2024-11-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45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科学,参考,四肢,动物,上册
  • cover
《动物的四肢》教案 一、课标要求 《动物的四肢》一课是基于课标《生命科学领域》———动物能适应环境”这个主要概念中《动物通过不同器官感知环境》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课标提出的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这部分教学内容,分别安排在青岛版六三制教材3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的第1课,五四制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的第2课。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简单描述动物四肢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实验、游戏体验等多种方法,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科学态度: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兴趣,愿意倾听和获取他人信息,分享自己的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保护身边的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感知科学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特点 教材中教学内容设计有两大特点: ●其一,观察范围由近及远。先从观察学生身边熟悉的动物入手,比如家养的猫和狗,再延伸到观察大自然中其他的动物。 ●其二,概念建构层层递进。在观察动物四肢形态结构特点的同时,指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形态结构具有哪些功能,进而再认识不同环境中动物具有适应环境形成自己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达成建构动物“适者生存”科学理念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 七八岁的孩子天生喜欢一些小动物,也惧怕一些样子怪异的动物;对熟知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栖息地、食性、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也多数是儿童生活经验积累的直观印象。鉴于低年级儿童的科学学习应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尽量提供能够直接观察、体验和感知的图片、视频、模型等一些资源,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活动性和实践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猫足特点和本领,知道动物的四肢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知道动物可以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结合科学科目特点,大胆运用创新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学生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讨论法。 七、教学准备 猫足模型、连一连作业纸、动物模型(鳄鱼、猴子、青蛙)、凳子(两个)、袜子、棉花、泡沫板、课件、课件相关图片与视频。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谈话。师:同学们,老师家养的宠物是猫咪,你家都养过什么宠物?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家的猫)。 学生介绍自己家养的宠物。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也是关于动物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视频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又都在做什么?播放视频(动物奔跑)。 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说出四肢。 师:在科学上,我们把动物的4条腿叫作四肢,两条前腿叫做前肢,两条后腿叫做后肢。我们以阿郎为例,这是它的前肢,这是它的后肢。这些长有四肢的动物,它们的四肢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本领?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四肢”。 探究新知 1、活动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特点。 (1)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说一说猫的四肢是什么样子的 有什么特点? (2)细致观察:教师提供猫的真实照片(动态或静态的),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猫的四肢,导出“猫足”的概念。猫有两条前肢和两条后肢,四肢的最前端就是猫的足,叫做“猫足”。小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对猫足真实照片和制作模型(橡皮泥自制教具)进行认真观察、亲自触摸,指导学生发现猫足上有什么?重点说一说爪子和肉垫(脂肪质)的特点。 (3)深化认知: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