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4427295
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课件(共17张PPT)—2020年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5877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张
第五
,
2020
,
诗歌散文
,
古代
,
中国
,
选修
(
课件网
) 伶官传序 欧阳修 目录 第一章 知识目标 壹 积累文言词,理解并能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能力目标 壹 学会作者论证简捷的方法。 情感价值观目标 壹 居安思危、谦虚谨慎、忧劳发奋、防微杜渐 知识目标 壹 积累文言词,理解并能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第一章 唐宋之间有个五代十国,那可是个乱世,就拿中原政权的五代来说,半个世纪,换了五个朝代,走马灯地换了十四任皇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山河破碎,百姓在战火中呻吟。 特殊时代———五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终于出现了,他二十三岁临危受命,从此厉兵秣马,东征西讨,平定中原,终结后梁,建立后唐,百姓得到暂时的安宁。 然而这个英雄为了证明自己的表演天赋,不思安邦治国,却来一个华丽转身,跻身文艺舞台,粉墨登场,日歌夜舞。和他长期厮混有着狼子野心的戏子,趁机掌握权柄结党营私淆乱朝纲,让这个英雄的生命永远终结在四十一岁,黎民百姓又陷入水火之中。这个人是谁?(庄宗李存勖) 壹 导入悬疑 908年(23岁)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6年(41岁)被杀,“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壹 了解相关背景 北宋统治者极力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政治上日益腐化。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宋王朝不但没有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契丹输币纳绢,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因此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抒发感慨,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于“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壹 时代背景: 壹 解题 “伶”:指乐官,艺人。 “伶官”,就是乐工,伶人做了官称为伶官。 序:一种文章的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第二章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贰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以庄宗李存勖得失作为论据 3.作者从庄宗得失成败中得出哪些结论?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②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翻译句子 贰 加深理解,朗读课文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者,可以知之矣。 2.岂得之难而失这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讨论问题 贰 合作探究本文的论证方法 ①牢记父仇,勤勉从事。 ②只写每次出征携父亲所遗之三箭,以点带面,使论证轻捷有力。 作者看来,庄宗得天下主要因为什么? 文中是怎样叙述的 ①宠幸伶人,玩物丧志。②这是因为此文只是《伶官传》的一篇序文而已,详情在后面的传记中多有披露,故略之 庄宗“身死国灭”主要因为什么?文中为什么没有叙述这些呢? 第三章 时间 事件 结论 教训 908 年 23 岁 受命继志 祸智 盛 912 年 2 7 岁 系燕父子 以组 患勇 得 忧劳可以兴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5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2025-05-15)
辽宁省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5-05-15)
9《说“木叶”》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5-15)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四调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2025-05-15)
河南省安鹤新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2025-05-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