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32387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34张+视频)

日期:2024-06-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525655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1课,敌后,战场,抗战,课件,34张
  • cover
(课件网)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重要转折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知识回顾 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国民党 共产党 思考:正面战场战事激烈,中国共产党在做什么?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率领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 2.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 平型关战役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太原会战体现出国共两党的密切配合。 互动探究(一)平型关大捷 思考:平型关有何战略地位?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河北北部平原与山西之间的最便捷通道,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新课讲授 1、背景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平型关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115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2、概况 太原失陷 上海失陷 南京失陷 【贰】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二)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亡国论———汪精卫卖国集团和国民党中具有投降倾向的人,他们认为中国国力太过于弱小,所以认为不应该做无谓的抵抗,而是投降日本,在日本的统治下寻求新的出路。   速胜论———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幻想依靠英美的先进武器等支持,宣扬“速胜论”。  亡国论 速胜论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 1938年10月10日,龚德柏, 国民党中宣部机关刊物《中央周刊》 毛泽东《论持久战》 1938年 4、意义: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时间: 1、背景: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战论”的错误观点。 3、内容: 互动探究(二) 内容 ①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③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④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1.建立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互动探究(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哪些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延安: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4.巩固抗日根据地 政治上: 经济上: 目的: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减租减息大会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进步人士 共产 党员 中间 人士 三三制原则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这些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