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音乐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4434186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序篇 祖国颂——纪录片《祖国颂》主题歌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05-04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16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高中
,
教学设计
,
主题歌
,
祖国颂
,
纪录片
,
祖国
祖国颂———纪录片《祖国颂》主题歌 教学设计 祖国颂 课型 新授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第一段歌曲,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和富有感情的声音唱好这首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2、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初步获得自然而均匀的呼吸方法,能够用比较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3、从歌唱种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重点 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和富有感情的声 音唱好这首歌。 教具准备 多媒体 难点 从歌唱种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 生更加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人数、安定情绪。 2、发声练习与歌唱基础知识:发声练习是为了使我们的嗓音得到 训练,使我们的声音圆润、明亮、优美动听。先讲一下歌唱的共鸣。 良好的共鸣能使声音集中,洪亮,传送较远,并且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 (1)什么叫共鸣?什么是歌唱共鸣? 声学中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叫“共鸣”。“歌唱共鸣 ”就是指歌唱发声时,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的发声效果。如(举例示范)。 (2)共鸣腔体的区分和声区的形成: 人体的共鸣腔体可分为胸腔、口腔、头腔三个部分。把三个部分的共鸣腔运用于人声的低、中、高三部分不同的音区,就形成了胸声区、混声区、头声区,这三部声区的形成和歌唱共鸣的运用是密切相关的。各声区通过共鸣腔的运用产生的饿声音效果如下:(举例示范)。 练声: 要求:吸气要深,呼吸要流畅、均匀。声音要自然、连贯。并注意运用共鸣。 过 程 与 方 法 3、教唱新歌: (1)歌曲介绍: 《祖国颂》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记录片《祖国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歌曲的体裁是颂歌。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 (2)范唱。 (3)教唱旋律(视唱法与听唱法结合) a、把带有装饰音的乐句进行重点教唱。 b、分句视唱与教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4)教唱歌词: a、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吐字准确。 b、发现难点,反复教唱二、三遍。 跟原唱摸唱一、二次。 c、齐唱一边,检查是否学会。 (5)分析歌曲: 这是一首单乐章的颂歌。全曲分为三个部分(A-B-A)。第一部 分(A)旋律悠长、宽广,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第二部分(B)旋律舒展、深情,富有民族特色,展现祖国一派繁荣景象。再现部分(A)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气势更加宽广、宏伟。 a、根据对歌曲的分析,加以处理范唱一次。 b、要求学生完整的有感情的唱一遍。 习 题 配 备 学生在课下唱好这首歌曲。如何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视唱练耳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视唱和听音记谱的能力。 教 学 反 思 视唱教学应按照教材的进度,由易到难,系统的进行训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一年级第十一节 电脑音乐 知识、实践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08-01)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音乐》·必修1音乐鉴赏(人音版)(2024-10-07)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音乐情感及情绪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音乐》·必修1音乐鉴赏(人音版)(2024-10-07)
第四单元 音乐与社会 为影视插上音乐的翅膀 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音乐鉴赏(2024-10-07)
高一年级《实践 中原民歌与创作》教学设计(2024-08-0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