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花六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花六板》,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激发学生对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了解江南丝竹的乐队构成,获得辨别音色的能力,体会丝竹“放慢加花”这种变奏手法的艺术魅力、 3.通过了解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理解形成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认识江南丝竹乐的情绪和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聆听《中花六板》,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的编制知识及主奏乐器音色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民族管弦乐器二胡、琵琶、扬琴等图片,根据图片引导学生猜出乐器名称。2.以上的民族乐器都是江南丝竹所用的主要乐器,走进江南丝竹音乐课堂。 (教学意图:我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演奏形式丰富多样,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乐器,并引出“丝竹相和”。) (二)分段赏析: 1.聆听《中花六板》片段(约1分40秒)音频 注意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情绪,并听听里面有哪些演奏乐器?(请同学回答)风格特点:秀丽、柔美、细腻、清新淡雅。 乐器:二胡、箫、琵琶、扬琴等。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学生自主感受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及情绪,并通过对乐器音色的了解,听辨出其中乐器,教师加之引导与总结) 2.八音及丝竹乐概念 “丝竹”这个名称,源于我国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它泛指民族管弦乐器。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材料制成的乐器的总称叫八音。 丝指的是弹弦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阮等,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如:笛子、箫等。丝和竹的合奏和谐悦耳、美不胜收,这样的音乐就是丝竹乐。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学生对丝竹乐的乐器有一定了解后,再回头由简到难的逐步引入“丝竹乐”及“八音分类法”的相关概念,以便学生能更加系统化的鉴赏丝竹乐。) 3.带领学生伴着音乐模仿打击乐。 全班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两类乐器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在乐曲的聆听中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更加直接的情感体验,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在提升审美感知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力) (三)再欣赏《中花六板》。(视频) 1.乐曲的速度和乐队的规模? 速度:中速 规模:小型 (设计意图:聆听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方法。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关注十分重要。为此提出有趣味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指向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聆听。) 2.结合谱例,对比聆听《老六板》和《中花六板》提问:两首曲子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聆听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方法。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自主听辨乐曲在音乐要素中的变化,引出下个问题“中花六板”名称的含义。) 3.“中花六板”简介 “中花六板”是个音乐性极强的名字,概括了这首乐曲的性质。“六板”的原意为六句,“中”为中速,“花”为加花,是民间乐曲创作的常用技法,就是骨干音的装饰变奏。比如:“6 5| 3— “可以进行加花,让原先简朴的旋律加花后变得婉转流畅,丰富了表现力。这样,“中花六板”的名字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首中速的加了花的六句体乐曲。 (设计意图:聆听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方法。通过对比《老六板》与《中花六板》,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中花六板》改编出的不同之处,再环环相扣,引出“中花六板”的概念。) 4.欣赏并学唱《老六板》前两句。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来加强对探究内容的理解,在比较中感受、体验、提高并加深认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5.“五世同堂” 在江南丝竹乐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