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90396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一课一练:2.3 耳和听觉【word,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5370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答案,word,听觉,教版,一练
  • cover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巴并用双手堵耳,目的是为了保护图中的结构(  ) A.① B.② C.③ D.④ 2.绘制概念图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科学习笔记中概念图的一部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3.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手臂以每秒2次的频率上下挥动 乙: 蝙蝠发出频率为1×10° Hz的振动 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 Hz的音叉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4.飞机起飞时,妈妈让小金嚼口香糖,说这样可以减轻耳朵的不适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嚼口香糖可以迅速补充糖分,减轻头晕的症状 B.味觉感受器在甜味的刺激下,产生愉悦的感觉 C.咀嚼时咽鼓管两端气压平衡,减轻鼓膜的不适 D.张嘴时人体内外得以相通,消除压力的差异 5.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是(  ) 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A.①→④→⑤→③_→②→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⑥→⑤→②→③→④ D.①→③→④→⑤→②→⑥ 6.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组音乐的频率,通过讨论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2 384 426.7 480 A.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低 D.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色越好 7.如图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机器人 “说话” 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105千米/秒 8.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 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主要判断依据是个人不同的音色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10.在科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 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 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11.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在A、B处同时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12.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2400多年前战国早期的文物,编钟的钟体呈合瓦形,敲击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称为“一钟双音”,其主要原因是敲击正面和侧面时振动的频率不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编钟发出优美的声音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 C.敲击体积不同的编钟,响度一定不同 D.敲击编钟的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