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96193

2023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下8.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4514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年,人教,初中,物理,八下,牛顿
  • cover
8.1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法、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在太空舱中游走穿梭,就像鱼儿在水中游泳一样。太空舱中的情景在教室内为何无法重现?原来太空是一个几乎不受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物体都可以随拿随放,而在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重力,把物体拿到空中静止释放后,物体并不能静止在原处,而是要落下来。看来,力和运动是有关系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力和运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吧! 二、新课讲授: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提出各种想法。 教师课件展示: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运动物体终将归于静止。 2.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学生认真体会伽利略的观点和自身生活体验的不同。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教师点拨:伽利略构想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把实验与逻辑推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视频可以看出,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阻力对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分组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1)实验中应该采用什么物理方法? (2)如何改变钢球受到的阻力大小? (3)如何保证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进行实验: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粗布条、平滑的木板),让钢球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钢球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收集数据:用刻度尺测量出钢球的运动距离,填入表格。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程度 钢球运动的距离 毛巾 粗布条 平滑的木板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运动的物体所受的阻力越小,向前运动的距离越大。 2.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它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对点训练】 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 B.物体静止必须没有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永远地运动下去 【答案】D (二)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17的内容,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它包括几层意思?有哪些发现?学生分析、交流讨论,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分析理解: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适用范围:一切物体;条件:不受力。 3.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指导:现实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若物体所受力很小可近似为不受力。尽管没有用实验加以证明,但已经用大量的事实和间接实验进行验证了。 教师简介历史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 师生一起总结,得出力与运动的关系: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仍可以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三)惯性 演示实验: 为什么钢球没有随卡片飞出?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急刹车时的视频。 急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向前倾倒?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和观看视频思考并讨论原因。 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