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10329

第1.1课《氓》(课件)(共40张PPT)高二下学期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01793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统编,语文,学期,PPT
  • cover
(课件网) 诗 氓 《诗经·卫风》 一、预习任务 1、结合教辅资料,了解《诗经》基础知识: (1)诗经“六义”的具体内容 (2)诗经的意义、价值、影响 (3)温习学过的诗经篇目,如《采薇》《静女》等 2、梳理总结《氓》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1)课文挖空练习 氓之蚩蚩( ),抱布贸( )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 )我愆( )期,子无良媒。将( )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 )彼垝( )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 )涟涟。既见复关,载( )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 )言。以尔车来,以我贿( )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 )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 )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 )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 )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 )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 )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 )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 )则有泮( )。总角( )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 )焉哉( )! (2)总结出文中的通假字 (3)总结出文中“其”“以”“之”三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总结出文中“言”字的一词多义 (5)总结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例如:“至于顿丘”中的“至于”,在文中含义为“到达” (6)写出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词的活用 ①其黄而陨 ②士贰其行 ③二三其德 ④夙兴夜寐 (7)总结文中的文化常识 如“卜”“筮”“总角”等 3、熟读并背诵诗歌《氓》,完成下面的情境默写。 (1)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两句: , 。 (2)诗歌《氓》中“ , ”两句描写意蕴与“青梅竹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诗歌《氓》中“ , ”两句通过写桑叶凋落比喻女子年华逝去。 (4)《氓》中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两句: , 。 (5)诗歌《氓》中用比喻来说明任何事物都有限度的两句是: , 。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彩。请阅读本首诗,分小组探究下面的问题。 任务1:梳理诗歌结构,理清行文脉络,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找出结婚前后男女主人公各自的举动(参考下面表格),分析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思考这场婚姻悲剧的原因。 时间 男子 女子 婚前 婚后 建议: (1)这是一首叙事诗,可以根据事情的发展梳理诗歌结构,理清楚行文思路 (2)根据诗歌内容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过程,注意这一过程要与相应的事件对应 (3)结合诗歌内容找出男女主公在婚前婚后各自的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两人的特点 (4)结合两人的性格特点、写作背景探究她们婚姻悲剧的缘由 任务2:这首诗中对男主人公的称呼,第一章是“氓”“子”,第二章是“复关”“尔”,第三、四章是“士”。试探究其原因。 建议: (1)称呼变化的背后是情感的变化,可从这一角度进行探究 (2)称呼的变化体现出两人交往的过程,可从这一角度进行探究 任务3: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往往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意蕴,对表现主题、表达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氓》诗中“淇水”这一意象三次出现,且正对应女主人公这场婚恋的三个不同时期,请结合整首诗歌,探究每一处“淇水”的深刻意蕴和蕴含的丰富情感。 建议: (1)本题主要探究重要意象在诗歌中的意蕴和作用,可结合诗歌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