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25

初三年第五册全册教案[上学期]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529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三年,第五,册全册,教案,学期
  • cover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授课日期 2004年 7月 11日星期 课题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简介《列子》及作者。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3能口述“愚公移山”的故事,翻译全文。 课时教学重 难点 翻译全文 教学媒体准 备 多媒体设备 时间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1导入新课。2简介《列子》及作者。3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要求:边听边将难字的注音标在课文中。尤其注意几个字的读音。4疏通课文。利用快速,连环朗诵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学生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教师划出难解的单音节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自学时,对照注解,自行解释这些难词。四人小组在扫清难词障碍的基础上,试着逐字落实翻译全文,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语句划出来以备全班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尤其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和加点字的落实。 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将难字的注音标在课文中。 时间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且焉置土石,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汝心之因,因不可彻。子子孙孙无空匮也,何苦而不平,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学生朗读一遍,自查是否还有疑难语句。5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被推荐同学复述课文。要求:A语言流畅。B可想象。6抽学生逐句逐段翻译课文。 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 教后录 复述的效果不好,而且没有实际的用处,主要是自己没有组织好。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授课日期 2004年 7月 12日星期 课题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寓意。2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3熟读并背诵课文。 课时教学重 难点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寓意。 教学媒体准 备 多媒体设备。 时间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1逐段朗读课文。2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内容。概括每段内容。第一段: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第二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第三段: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第四段:写愚公移山的胜利。小组讨论问题,分析内容。首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明确: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下铺垫。分析课文第二,第三段。A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B思考: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逐段朗读课文。 时间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明确:移山的人物有年近九十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面前,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C思考: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明确: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太行山,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喀嚓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 教后录 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背诵课文,主要是学生已经准备了很长的时间。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授课日期 2004年 7月 13日星期 课题 愚公移山(第三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寓意。2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3熟读并背诵课文。 课时教学重 难点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寓意。 教学媒体准 备 多媒体设备。 时间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旧课。二接上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