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40622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共4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15214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生物,44张,统一性,多样性,细胞,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比较、归纳、抽象和概括,阐明细胞有统一的结构模式 学习目标 一、观察细胞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柱 一、显微镜的构造: (上面有压片夹,中间的孔叫通光孔) (平面和凹面) 目镜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4倍 10倍 高倍 40倍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有螺纹 目镜:无螺纹 2、物镜与目镜 有无螺纹 长度 细胞数目 (视野范围) 细胞大小(放大倍数) 明亮 与玻片的距离 物镜 长 短 目镜 长 短 有 无 少 多 多 少 大 小 小 大 暗 亮 亮 暗 近 远 高倍镜 低倍镜 低倍镜下 高倍镜下 夹竹桃茎横切面 荧光染色后的滴虫 霉 菌 显微镜下的世界多姿多彩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思考: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物像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100 10个细胞 从20倍放大到40倍 视野直径上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4、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放大后细胞数目=原细胞数目÷ 放大后倍数 放大前倍数 从20倍放大到40倍 16个细胞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4、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放大后细胞数目=原细胞数目÷( )2 放大后倍数 放大前倍数 练习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练习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A B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_____的虚像 5、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b d q p 倒立 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如果物像偏左下方,你应将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使物像居中?   物像偏左下方 偏哪,移向哪 6、判断污点的位置 移动装片 污物移动 在装片上 污物不动 转动目镜 污物移动 污物不动 在目镜上 在物镜上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低倍镜:取镜安放 → 对光 → 压片 → 调焦 →观察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10倍) 转动遮光器,用大光圈 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明亮圆形的视野 先粗后细,先降后升 对光 调焦: 基本原则:必须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高倍镜: 低倍镜 中央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光圈或反光镜 (40倍) 只细不粗 ①装片 ②切片 ③涂片 黑藻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洋葱根尖细胞 多样性 按取材方式 夹竹桃茎横切面 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统一性 思考 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三个结构吗? 拟核 细胞核 拟核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核膜 染色体 核仁 核孔 环状的DNA分子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植物、动物、 真菌 衣原体 支原体 细菌 放线菌 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唯一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衣原体 酵母菌、霉菌、蕈菌 支原体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DNA 核糖体 RNA (二)原核生物 1、细菌 生活方式:大多腐生或寄生 营养方式:大多异养。 大肠杆菌 乳酸(杆)菌 螺旋菌 淋病球菌 凡“菌”字前有“杆、球、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