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舞弦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2、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进程,能用语言描述笛、萧、巴乌、葫芦丝、埙、古筝、琵琶、胡琴等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用语言描述所学乐器的名称、音色、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教学难点: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羞涩、敏感,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表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中国民族器乐。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老师少讲解,学生多听] 1、历史: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来,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器乐的继承和发展做过一些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继续对各种优良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加工、改编,使乐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同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新作品。乐器改革方面,在统一音律、改良音质、扩大音量、方便转调、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等新品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二、 新 课 1、老师演奏巴乌独奏曲《竹楼情歌》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 : 民族器乐的分类按其性能不同,有吹、拉、弹、打四类。 吹管乐器:无簧哨的笛、箫;带哨的管、唢呐以及簧管乐器笙、巴乌等。 拉弦乐器:各种胡琴及一些少数民族乐器马头琴等。 弹弦和打弦乐器:抱弹的琵琶、三弦等;平弹的古琴、筝;打弦的扬琴等。 打击乐器:鼓类、锣类、钹类、板梆类等乐器。 三、认识各种乐器、辨别音色。 吹管乐乐器组:笛、箫、唢呐、巴乌、葫芦丝、笙。 弹拨乐乐器组:柳琴、琵琶、阮、秦琴、扬琴、古筝。 拉弦乐器组:高胡、板胡、二胡、京胡。 打击乐器组:鼓、锣、云锣、碰铃、梆子,串铃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初步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方法及发音原理) 四、 活 动 1、 播放乐曲《火把节之夜》请学生说出乐曲中用了哪些民族乐器? 认真聆听,根据教师播放的片段音乐,说出音响中主要演奏的乐器、音色特点、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 2、播放《花样年华》(女子十二乐坊) 问:视频中乐队组合形式与以往的民乐表演有何不同? 合奏形式;这些乐器除了独奏外,还有各种合奏形式:有打击乐合奏(如陕西“鼓乐”、江南“十番锣鼓”)、管乐合奏(有“唢呐曲”、“笙管乐”之分)、弦乐合奏(如“弦索十三套”、潮州“汉乐”、广东音乐等)、丝竹乐合奏(江南丝竹)、丝竹锣鼓合奏(苏南吹打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演奏形式,为下一环节的进入铺垫。) 五、认识传统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 (一)江南丝竹 1、欣赏:《欢乐歌》、《中花六板》、《三六》片段 2、简介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