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52405

人教版 5.4.2 细菌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72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5.4.2,细菌,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二节 细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中的第二节,分别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教材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学生在充分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习,对细菌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并且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些内容为今天的学习做了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细菌分布广泛,但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可以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①理解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②描述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①阅读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②团队分工合作意识,口头表述展示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通过细菌和人类的关系,辩证的认识客观世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细菌的主要特征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难点:1.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牛奶,钉子。 六: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日本731部队在华实施活人细菌实验图片。 认真观看相关图片。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入新课学习。 传授新课 一:细菌的发现 (一)列文虎克 课件展示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过程 随教师一同探索细菌的发现过程。 利用故事式的开场白,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传授新课 (二)巴斯德 1.提出疑问:肉汤中的细菌从哪里来呢? 2.课件展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 3.提问:实验中两个瓶子有什么不同呢?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 4.简单介绍巴斯德其他贡献。 1.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疑问,各抒己见。 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动画,了解巴斯德实验的科学性。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了解巴斯德其他贡献,对科学家产生敬佩。 利用真实形象的动画,寓教于乐,获得了知识。 通过了解微生物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1.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钉子,提问:这个钉子这么干净,是不是就没有细菌呢? 2.利用PPT展示电镜下不同放大倍数的钉子,不同物体上的细菌。 (二)细菌的形态 1.学生阅读课本P72了解细菌的形态,教师课件展示细菌形态。 2.提出问题: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那么细菌是多细胞生物吗? (一)1.学生观看老师手上的钉子,根据常识回答。 2.感叹细菌的微小。 (二) 1.阅读课本,了解细菌的形态。 2.结合新旧知识,进行思考。 1.通过肉眼下“干净”钉子与电镜“肮脏”钉子形成强烈视觉反差,让学生在惊讶中感知细菌的大小。 2.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 1.请学生回忆动植物细胞结构,然后图片展示,共同总结。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细菌结构示意图。 3.课件展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学生指出各部分名称及作用。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结构图,请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完成。提问:细菌和动植物细胞有什么异同? 5.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营养方式的不同,进而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1.学生回忆,认真回答。 2.认真阅读课本细菌结构示意图,并形成初步记忆。 3.踊跃回答,指出细菌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4.观察比较动植物,细菌细胞结构图,得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概念。 5.回顾动植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