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572075

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9.17 高山流水志家园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7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89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一,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 cover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广陵散》,能记住古琴的音色,了解古琴的音色及特有的演奏技法。 2、学生通过欣赏《流水》这首作品,感受古琴演奏的风格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学生通过聆听古琴演奏的《流水》和教师弹奏的《琵琶语》,区分出中西方乐器演奏不同风格。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琴的历史、构造、音色,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钢琴曲《琵琶语》和古琴《流水》比较中西方乐器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教法 听赏法、讲授法、视奏法、讨论法、对比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听作品《渔舟唱晚》(播放音乐) 2、提问: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来进行演奏的?(古筝) 引出课题,今天让我们一同走入古典书香韵味的世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66 板书《高山流水志家国》 (同学们:大家还想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典乐器吗,让我们来一同聆听《广陵散》) 3、欣赏《广陵散》 a、思考:古琴演奏出来的音色是怎样的,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1-2名学生)掌声给她! b、课堂活动 介绍“古琴”这一乐器的历史。(播放古琴图片)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称为“国乐之父”,早在春秋战国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古琴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you)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 认识了解古琴构造,抽少数学生通过抚摸、弹拨感受古琴音色,更加了解古琴的音律。 教师用教具“古琴”讲解:古琴是由七弦构成也叫七弦琴,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c、学生弹拨古琴,感受古琴音色,观察抚摸古琴,讨论古琴对于古代文人雅士有何意义? 教师补充:古琴像一种精神物质,它能让我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透过古琴,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沧桑、以及古代学者文人的心灵体会。 (了解了古琴的构造,接下来,让我们跟着这些文人雅士一同来感受《流水》这一作品) 4、欣赏《流水》 a、思考:这首作品主要是讲了什么故事?抒发了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1-2名)我们为这位同学鼓掌! 教师补充: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弹琴为一绝。一日,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路过的樵夫钟子期驻足倾听。俞伯牙原本内心对其有些许不屑,心想着一个樵夫怎么会懂得我的琴声。结果,钟子期很容易就猜出了他的心思:“琴声慷慨激昂,先生志在高山”;“琴声清澈婉转,先生志在流水”。俞伯牙万分惊讶,于是与钟子期成为知心好友。后人也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据说后来钟子期过世,俞伯牙愤而摔琴,说:“子期一死,还弹给谁听呢!” 启示:知音难觅,士为知己者死。世界很大,能够真正理解你的人却很少,人的一生能够遇到一个真正理解你的人是很幸运的事,应该好好珍惜。 (通过刚才的聆听,我们感受到了《流水》这首作品古琴的音色,下面同学们来一起聆听老师给大家演钢琴奏《琵琶语》,比较西方乐器演奏中国古典歌曲有什么不同?) b、钢琴演奏《琵琶语》 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教师弹奏完提问 问:古琴演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