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575344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3.5作品鉴赏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5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04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鉴赏,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 cover
《锦鸡出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属高中阶段音乐学科,需1课时完成。了解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 二、教学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打击乐演奏的方法,体会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艺术实践活动。 (二)教学难点: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把握节奏的准确性。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有一定了解,但仅限于对乐曲的力度、速度方面的了解,并不能很准确的掌握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音乐的内在意义。需要多加强欣赏练习。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六、教材分析: 1、《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锦鸡出山》全曲设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2、《滚核桃》是一首山西绛县鼓乐。演奏时使用多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快板。由于演奏时既有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又有演员现场的表演艺术,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好看。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景色,并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心情。乐曲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喜鹊、鹦鹉图片,让同学们辨别,播放锦鸡图片,这种类似喜鹊和大鹦鹉的动物看同学们知不知道。 1、教师介绍锦鸡:锦鸡形状类似喜鹊、大鹦鹉,背部有黄、红两种纹理。嘴红、绿顶、红肚。脚爪利害,喜欢打斗。学名:白腹锦鸡、红腹锦鸡。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分布在陕西(商洛)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锦鸡的形态特征: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配合图片给学生欣赏) (二)出示课题:锦鸡出山 1、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土家族。2、欣赏《锦鸡出山》 (1)视听《锦鸡出山》全曲,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内涵?(安排学生思考1、2分钟)A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B《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以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2)分段欣赏《锦鸡出山》,从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分析每段所表现的生活形象。(每一段听完都给学生思考时间来回答问题) 《锦鸡出山》的全曲设下了五个小标题,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揭示了乐曲所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