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602929

北师大版八下 第九单元 生物技术练习题(含解析)

日期:2025-04-1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4154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师大,八下,第九,单元,生物技术,练习题
  • cover
北师大版八下 第九章 生物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 1.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能证明有较近亲缘关系的两类生物是 A. 鱼类和两栖类 B. 两栖类和爬行类 C. 爬行类和鸟类 D. 鸟类和哺乳类 2. 馒头是中国特色传统面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制作馒头的过程中加到酵母菌 B. 向馒头上滴加碘液不会变蓝 C. 吃馒头是唾液分泌增加属于条件反射 D. 越嚼馒头越甜是因为唾液中含有蛋白酶 3. 建造沼气池,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在沼气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A. 枯草杆菌 B. 乳酸菌 C. 甲烷细菌 D. 根瘤菌 4. 科学家将一段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在黑暗条件下可以看到新品种小鼠的身体发出绿色荧光。科学家培育新品种小鼠采用了 A. 克隆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 杂交技术 D. 发酵技术 5. “王致和”腐乳是北京特色食品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腐乳与北京果脯的制作方法相同 B. 腐乳的制作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C. 蒸煮豆腐后要趁热快速接种 D. 低温条件有利于缩短腐乳制作时间 6. 炎热的夏季,食物很容易变馒,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 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C. 夏季阳光太强,食物容易分解 D. 天气炎热,食物中的水分蒸发过快 7. 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 A. 与空气隔绝 B. 把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繁殖 C. 添加防腐剂 D. 把食物煮熟 8.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降温后进行持续观察。装置如图所示。预测实验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 A. 乙腐败时甲没有腐败 B. 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 C. 甲乙会同时腐败 D. 甲乙永不腐败 9. 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 马歇尔和罗宾 沃伦,因发现了导致胃炎、胃溃疡的幽门螺旋菌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关于这种致病生物叙述不正确 A. 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C. 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很快 D. 它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10. 小明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我是小厨师”活动来做发酵食品,以下不需要微生物发酵就能制成的是 A. 面条 B. 面包 C. 酸奶 D. 泡菜 11. 以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微生物之父”是 A. 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 B.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C.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D. 瑞典科学家林奈 12. “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使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的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试管婴儿”利用了克隆技术 B. 卵细胞来自母亲的卵巢 C. 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D. 胎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13. 防止腐败的主要原理是 A. 添加防腐剂 B. 把食品煮熟 C. 与空气隔绝 D. 把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繁殖 14. 制作泡菜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 A. 醋酸菌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D. 青霉 15. 将人肠乳糖酶基因转入奶牛基因组内,生产易消化的高品质牛奶,主要运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为 A. 发酵技术 B. 组织培养技术 C. 克隆技术 D. 转基因技术 16. 制作酸奶时使用的微生物是 A. 乳酸菌 B. 醋酸菌 C. 霉菌 D. 酵母菌 17. 制作酸奶时使用的微生物是 A. 乳酸菌 B. 醋酸菌 C. 霉菌 D. 酵母菌 18. 为进行胚胎学研究,科学家将分离自维多利亚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斑马鱼的受精卵。这项技术属于 A. 杂交育种 B. 克隆 C. 转基因技术 D. 诱变育种 19.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设计者是孟德尔 B. 该实验的变量是烧瓶瓶颈的状况 C. 实验证明细菌的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D. 实验证明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20. 将食物放在冰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