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08647

5.1 法不可违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998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不可,教案,格式
  • cover
《法不可违》教案 课 题 第五课第1课时 法不可违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课标要求 1.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学习目标 1.法律的作用? 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分? 4.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5.如何遵章守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教学难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探究法。 1.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理解法不可违以及法律的作用。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 2.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循循善诱,让学生对于违法行为的分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讨论法让学生明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遵章守法。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与本课相关的书籍 学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把握关键词或理出知识框架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运用 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二十大法治金句》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十九大和二十大都会提到关于法治的内容?你有什么思考? 老师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PPT:展示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以及《二十大法治金句》视频 知法律作用 独立思考一 教师结合视频导入的内容,趁机提问学生:为啥什么法不可违(法律的作用)。 教师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情况 学生参考视频和书本知识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法律作用知识点 析违法分类 同桌互学一 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违法行为,怎么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又包括哪些种类?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和生活体验,同桌讨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 同桌互学,完成问题,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通过黑板或多媒体逐一呈现问题和答案 独立思考二 教师提问:多媒体中所展示的案例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我们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教师随机点名回答并点拨总结重点分析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其区别,,并询问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有没有疑问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回答 多媒体展示违法案例 合作探究一 老师继续提问:如何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结合刚刚的案列以及书本知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并完成表格。 其间,老师要在全班走动,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最快,点最快的小组回答问题,针对答案要求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或其他小组补充。 老师归纳点评:对各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多肯定、鼓励。 分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人人参与,有疑惑举手问老师,并积极举手抢答。一方面对本组代表发言进行补充,加一方面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多媒体展示表格 警违法行为 同桌互学二 结合刚刚的违法行为种类的学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违法行为?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和生活体验,同桌讨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 同桌互学,完成问题,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违法行为案例 遵法律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