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22360

【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邓稼先 第1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880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1课,邓稼先,1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邓稼先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传记文学,会默写和运用鲜为人知、鞠躬尽瘁等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语言运用: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审美创造:感知语言魅力,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60多年前,一个儿女双全的幸福之家。有一天,丈夫对妻子说:“我要调到外地去工作。明天走” 去哪里?“不能说。” 留个信箱号吧。“不能留。” ……“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获得很值得,就是为他死了也值得。” 问:对妻子都不能公开的事情他干什么去了呢? 邓稼先就是故事中的男主人,现在能猜出他干什么去了吗? 研究核武器。 核武器研究属于国家机密,为此邓稼先隐名埋姓28年。 题目: 文章以人名为题,点明了记叙和颂扬的对象。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认识邓稼先】 你了解了邓稼先哪些信息? 【了解作者与背景知识】 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多项卓越贡献。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为另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文体知识】 【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妇孺皆知:指人人都知道。 当之无愧:承当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整体感知】 1.快速地、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更快!(自由朗读) 读后请谈一谈你的感想! 听范读 2、邓稼先的精神令人感动,那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填空:邓稼先是一个 的人。 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支持你看法的依据。 如:邓稼先是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从第五部分的《吊古战场文》中感受到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工作的环境非常恶劣,他和他的同事们时常面临着死的考验,而邓稼先却毫不退缩,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倾尽全部心血。从这里可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个具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总结: 邓稼先是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科学家。 3.本文各个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提示内容 划分结构 新颖、醒目 4.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并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质。 第四部分:写作者为中国人能自主制造出原子弹、为好友邓稼先能成就伟大事业而激动、自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