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39237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 古诗二首(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665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5课,古诗
  • cover
15 古诗二首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第十五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佳句。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积累古诗中的佳句。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 2.会认会写相关生字。 3.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感受、欣赏西湖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那儿最有名的景点吗?(西湖) 无论是久居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都为它的美丽所倾倒。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客用妙词佳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2.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韩侂胄当政时,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有《诚斋集》。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湖 hú 部首:氵;笔画:12;组词:湖泊、湖水。 造句:湖中心有一个小岛。 莲 lián 部首:艹;笔画:10;组词:莲叶、莲花。 造句:池塘中的莲花很好看。 穷 qióng 部首:穴;笔画:7;组词:穷人、贫穷。 造句: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荷 hé 部首:艹;笔画:10;组词:荷花、荷叶。 造句:薄荷的味道很清新。 xiǎo cí bì jìng yìng 晓 慈 毕 竟 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诗意: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别样”特别,不一样。 诗意: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叶分外艳丽鲜红。 3.悟诗情。 诗的前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诗的后两句: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四、主题概括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作者送别友人时在净慈寺所看到的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和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鹂、含”等生字,会写“绝、岭”等生字。 2.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古诗,就是古代的诗歌,大多数的古诗句式整齐,平仄对仗,富有节奏和韵律,朗朗上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则是诗圣杜甫所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吧! 2.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他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