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47957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5496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 cover
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册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或吟诵),透过声音本身理解诗句的内容。通过音形义结合的方法理解重点字“昼”“绩”“耘”的意思。 2.在品读诗句中,通过猜出心声,展开动作,添加角色,形成对话等方法展开想象, 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出的童真、童趣,童心的美好。 3.运用阅读中提炼出的展开想象的方法,把描写美好童年的诗句改写成一段白话文,为课后小练笔的完成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在品读诗句中,通过猜出心声,展开动作,添加角色,形成对话等方法展开想象, 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出的童真、童趣,童心的美好。 【教学难点】 运用阅读中提炼出的展开想象的方法,把描写美好童年的诗句改写成一段白话文,为课后小练笔的完成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开篇聚焦名人语,引出主题话“童年”(明主题)(3分钟) 师聊天式引出冰心的话: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当我拿过书翻开这一单元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书中的一句话打动了,你们能猜到是哪句话吗?(也许学生会注意到,但也很有可能没注意过。) 教师出示这单元的开篇语: 师:你们能猜出这段话中哪个词让我特别有感触吗? (学生猜,教师板书:童年) 师:你们对这个词有感觉吗?说一说。 预设:学生滔滔不绝,觉得童年无忧无虑、玩耍、单纯、没有压力。 教师的应对方式: 师:是呀!因为你们还是孩子,正在自己的多彩童年里,享受着这份美好。在我们大人(老人、过来人)眼里,就羡慕得不得了。因为我们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这些过来人再看到别人的童年生活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心动神移。不仅我们今天的成人有这样的情感,其实千年前的古人也同样有这样的情感呢。你们能透过诗句读懂古人的心吗?咱们来试一试。 教师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边板书,边讲解:四时,四个时节,春、晚春、夏、秋。田园:范成大此时是生活在田园当中,这个地方是苏州旁边的石湖,范成大在这里过着无官隐居的生活,看到田园里农民在劳作,写下一组诗歌。共60首,这是夏这部分的一首。) 【设计意图:因为这首古诗是本册书中的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它是开启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关键一课。本着部编本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设计思路,我从冰心的开篇语入手,引出“童年”这个话题,为这一单元的阅读营造出同一主题的阅读氛围。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可能与我们的成人心境有一段距离,所以通过聊天搭建起情感互通的桥梁,也为后面的从儿童视角和从成人视角品读古诗中的童趣打下基础。】 二、 童声吟诵显童趣,孩提视角解诗文 (表诗意) (一)板书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互动中理解诗意(9分钟) 师:这首诗已经预习过了吗?(学生肯定回答预习过或早就背过这首诗,觉得很简单。) 老师来看看你们预习的情况。 考查 1.师:在这首诗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白天,人们来到田地里劳作,除去田间的杂草。请分别写出表示时间的和除草这个动作的那两个字。 生:板书 昼 耘 引导学生根据字形分析字义(昼:底下是个旦,太阳出来,早晨。上面是“尽”的减省变成尺,尺寸度量到头。哪里是那个头呢?到太阳下山。所以这个字是白天,和夜相对。) 2.师:诗中还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到了晚上,人们在家里把麻搓捻成线或绳。写出表示时间和搓捻这个动作的那两个字。 生:板书 夜 绩 3.对照板书:从这表示时间的词和这表示动作的词,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大人们很是忙碌的,不停地劳作着。男耕女织,起早贪黑。 所以诗中说———村庄儿女各当家(各自承担起家务活儿) 4.师:大人们这样忙活,这孩子们在干什么?写出来 生:一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