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5402

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三)及参考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82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长春市,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
  • cover
长春市161中学2014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三) 题号 一 二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空1分) 1、瀚海阑干百丈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感时花溅泪,□□□□□。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3、□□□□□□□,□□□□□□□□□。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关关雎鸠,□□□□。□□□□,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5、孔子说仁者爱山。陶渊明爱山,《饮酒》中让他感受到“□□□□□,□□□□□”的平静;苏轼爱山,《题西林壁》中让他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6、诗歌最富有灵气,诗歌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两句,将归家团聚长夜之谈的憧憬显与言外,隐与空白,让读者展开联想,思而得之。 7、古代文人不但胸中豪情万丈,也渴望沙场拼搏,为国家出力,为自己建功。苏轼借一次密州出猎的活动,抒发自己虽遭贬谪,但渴望重新被朝廷起用的慷慨诗句是:□□□□,□□□□□。 8、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勾画出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场情景,表现出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的两句诗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本文出自《 》,作者 (人名)是明末清初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②余拏一小舟(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是金陵人,客此( ) 1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2、举例说明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主要用了什么写法,用什么好处?(2分) 13、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结尾舟子再次出现,作者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言黙戒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1)或旦而不鸣。 ( )(2)皆足取祸也 ( ) 15、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16、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路母爱 十二岁那年,我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家里一下子少了主心骨,那时外婆已六十多岁了,姐姐上初中,弟弟上小学,最小的妹妹只有三岁。   那些日子,母亲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