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一、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标依据: 通过欣赏非洲民间歌舞音乐,进行鼓乐实践,帮助学生体验非洲歌舞的特点,理解多元文化,开创创造潜能。 教材分析: 非洲歌舞音乐是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书中的一节音乐鉴赏课,课中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划分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拓宽音乐素养。 学情分析: 该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对音乐充满热情,但对大部分音乐文化较为陌生,缺乏深度认识,所以在音乐课堂中,要多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造情境,搭建支架。引导其自主探索多元化的音乐世界。 七、教学目标: ⑴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魅力,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与实践,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⑶知识与技能:了解非洲歌舞、鼓乐,能创编打击非洲鼓。 八、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非洲鼓的节奏魅力,了解非洲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模仿并创编打击非洲鼓,进行综合性表演。 九、教学过程: ㈠、导入 1、提问加视频导入:“今天的音乐课,我们要到一个遥远又神秘的地方———非洲,去感受非洲歌舞音乐,我们先去看看非洲的舞蹈有什么特点?”(热情有活力、自由夸张、动作幅度大、节奏感强、原生态自由…) 2、通过图片展示非洲:“说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呢?”图片展示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神秘的金字塔,热情好客的非洲人民。顺势转折:“但我们今天所说的"非洲音乐”并不是指整个非洲,而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那非洲音乐到底是怎样的呢?” 设计思想:1、非洲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对非洲的认识主要包括野生动物、自然景观、黑皮肤等,所以我选择通过学生本有的知识,联系非洲歌舞音乐。2、播放视频的方式则能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自主发现非洲舞的特点。3、引导学生回忆非洲,顺势转折讲解非洲音乐并不是指整个非洲的概念,使学生对非洲音乐充满好奇与期待。 ㈡、新课学习 1、聆听非洲音乐———鼓舞,请学生从情绪、节奏感、演唱形式等方面去感受。(情绪热烈奔放有气势,节奏感强,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评价鼓励学生形容贴切,简单讲解一领众和。 2、聆听并学唱———非洲赞歌:“接下来这首非洲音乐,被很多人调侃的说是高中音乐书中的洗脑神曲,究竟为什么洗脑?请你从它的情绪、节奏感、歌词等方面去寻找答案!”(情绪欢快自由,节奏感强,歌词简短随性多重复)评价鼓励学生善于聆听善于观察。 学唱非洲赞歌①先唱谱,提醒学生要有唱歌的状态。②加歌词同时用手拍击节奏,简单提示如何控制附点节奏。③跟着指挥完整击掌演唱。请学生为自己鼓掌! 3、通过以上两首非洲音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节奏感强,情绪热烈奔放,歌词简洁自由即兴多重复)教师语言过渡到伴奏乐器:“其中节奏感强,可以说是非洲音乐最大的一个特点,而显其节奏感的灵魂,你认为是什么?”(伴奏乐器)顺势回顾并介绍前面两首非洲音乐的伴奏乐器———马林巴琴和布隆迪圣鼓。 4、①展示乐器非洲鼓,师:“今天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件被誉为‘非洲音乐之魂’的乐器,大家猜猜是什么?”(非洲鼓)为学生细致讲解非洲鼓。②拿着非洲鼓请一些学生拍击鼓面不同部位,其他同学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音响不同、音色不同、音调音高不同)顺势请学生自主听辨非洲鼓的高中低音分别击打哪里,教师则按照多媒体图片依次击打。④师:“待会我们就把桌面想象成鼓面,模仿击打非洲鼓,在击打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条节奏。”多媒体展示之前用手拍击过的“非洲赞歌”的节奏,教师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讲解如何击打并完整示范,小组练习三分钟。⑤分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