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6172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化学性质个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470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八,单元,课题,金属,化学性质,个案
  • cover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B.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 A.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B.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 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此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下一课时,这样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建构更加完整,对置换反应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更容易。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探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实验、合作交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发展和学习。 四、教学设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建构金属活动性顺序1 5 min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金属和氧气的反应,首先来回忆一下,Mg、Fe、Zn、Au这四种金属,是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如果可以,各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回忆思考、回答: Mg在空气中燃烧 Fe、Zn必须在纯氧中燃烧 Au不能燃烧 从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出发,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追问】根据Mg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Zn、Fe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Cu、Au很难与氧气反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这种活泼性,化学上就叫做金属活动性。 思考回答并填写探究问题单1 探究问题单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学生可能答案】 金属活动性: Mg>Zn、Fe>Au 找出少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探究留下悬念。 通过金属和酸的反应,建构金属活动性顺序2 11 min 【过渡】如何判断更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这就要利用金属的另一个化学性质了。 【提问】金属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 【讲述】下面,我们就通过金属与酸的实验来比较Mg、Zn、Fe、Cu的活动性。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思考回答: 与酸的反应 【学生实验】 A组: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Mg、Zn、Fe、Cu分别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探究问题单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使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的快感。 探究问题单2: 金属与酸的反应 A组: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 金属是否有气体产生速度Mg Zn F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