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65267

单元写作课——我为劳动者绘风采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279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单元写作课———我为劳动者绘风采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单元写作课———我为劳动者绘风采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9年8月第1版,2022年7月第一次印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劳动,学习不同职业的劳动者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劳动观念。 2.通过典例细节,对比分析学习通讯特点,学写人物通讯片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以典例细节,分析人物品质。 2.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梳理出总结通讯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通讯特点,学写人物通讯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前一课中“厨艺配诗”作品展示视频播放。 设计目的:其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承上启下,开启新的课题;其二,为后面学习写作练习买下伏笔,提供底本。 二、任务一 品读展评尽显人物精神(10分钟) 1、分析典型事例,品任务精神 品读展评尽显人物精神。《喜看稻菽千重浪》 内容典型事件人物精神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1961,袁隆平敏锐地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但实验失败勇于探索实践创新是科学家的本质和灵魂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1992,发表文章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1986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探界者”钟扬》 内容典型事件人物精神英雄少年学习经历 与妻子的婚事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热情外向种子达人采集到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不畏艰辛、不懈努力 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科学队长热心科普工作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接盘导师负责接收“转导师学生”质朴仁爱、担当静神生命延续线虫试验 钟扬的工作安排奉献自我 目的:其一,运用以前分析文本的方法———事例和细节分析人物,其二,从修正补充别人的答案中,学习人物分析的基本思路。 2、细节笔墨见情怀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句子用“跨”“迈”“蹲”“翻”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还表现了他深入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任务二 对比分析方显新闻特性 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材文本和《科技日报》原文对比,展评。(5分钟) 原版教材改动版作用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32页,第五段)时间精确,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已是第14天了。(35页,第3段) 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就是捍卫了真理。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36页,第6段) 事实未必就是真理,两者是有区别的。(语言准确性)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通讯的实效性、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 2、展示《“探界者”钟扬》与钟扬妻子张晓艳《在我心里,你永远过不去》对比阅读。(7分钟) 角度教材课文张文叙述人身份记者妻子人称/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一人称,限知视角事件及来源典型事件,作者亲历,采访他人撰写生活点滴,亲历者情感态度,如何表现情感缅怀崇敬,典型事件,他人回忆评价或视角。深情沉痛,拉家常式回忆钟扬生活工作。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通讯与一般文本情感态度表达、选材、视角运用等不同。 通过上面分析,通讯小结: 以典型事件和细节塑造人物,具有文学性 具有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等新闻性 运用视角,蕴含表达作者情感态度,具有评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