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90227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突破 课件(共114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1254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2023届,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 cover
(课件网)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突破 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题 题型分析 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一、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题命题,在错项的设置上往往着眼于词语理解。命题者故意利用考生对词语可能产生的曲解,以望文生义的方式来设置选项,迷惑考生。考生答题时只有在正确理解诗句中词语语境意义的基础上,认真比对,准确理解,才有可能“拨开云雾见日出”,做出准确的判断。 题型分析 【例题剖析】1.(2017年全国Ⅰ卷第14题B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士兵口中横衔着枚(状如短筷),防止说话,以免被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而非“奋勇争先、一往无前”。命题者故意曲解“衔枚”的意思,把“衔枚”曲解为“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考生如能洞悉命题者的这一设错陷阱,就能准确选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解析: 解析 题型分析 【例题剖析】2.(2017年北京卷第15题C项):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C项是对诗句“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的解说。命题者故意曲解“万井”的意思,“万井”之“井”是“市井”“村落”而不是“井然”的意思,“万井”在诗中的原意应该是“千家万户”。唐代陈子昂《谢赐冬衣表》:“三军叶庆,万井相欢。”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明代尹凤岐《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青连橄榄千家雨,黄触桄榔万井烟。”《花月痕》第八回:“阁(吕仙阁)分三层……远则四围山石,万井人烟。”这些语句中的“万井”都指“千家万户”。C项中命题者故意望文生义,把“万井”拆分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考生如能洞悉命题者的这一设错陷阱,就能准确选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解析: 解析 题型分析 错置时令,张冠李戴 二、 诗词中的很多叙述和描写往往关涉时序等环境因素,如朝暾、夕月、日暮、归鸟、黄昏、归舟、春花、秋月、东风、西风、霜雪等。命题者往往涉笔诗词中带有古代文化常识的领域,错置时序等环境因素,考生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做出错误判断。 题型分析 【例题剖析】3.(2016年北京卷第15题A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A项立足于诗歌中的“时令”来命题,全诗描写的是诗人对“往岁”和“今夕”的思考变换。诗歌首联由西村思往事:当年游玩来到乱山深处,因为口渴而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颔联写进山的情况:刚刚调转好马头,无意中发现紧靠着水边的几户人家自成村落。颈联写入西村的所见所闻:听禽语,观墨迹。尾联写黄昏时分,清风吹拂,天边几片细碎的云朵,伴随着一弯新月,诗人有感而发,决意用一首清诗记录下这个值得回味的黄昏。“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很明显倒置了时序,“叩门求浆”是在“往岁”,而再到西村决意写诗记事却是在“今夕”。往事与今事的时辰,张冠李戴。 解析: 解析 题型分析 错置技法,颠倒是非 三、 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表达技巧通常习惯简称为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集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象征、映衬、对比、比兴、铺陈、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联想想象等)、表达方式(描写中的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中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用典>抒情、借物抒情等)、构思技巧(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等于一体。各种手法只是基于不同角度的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