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97056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学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28523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4张,教学课件,村居,平乐,编版
  • cover
(课件网) 古诗三首--清平乐 村居 课前导入 诗中的田园风光很美,动静结合,让人沉醉; 词中的乡村景色更美,细腻的笔触描画着静谧的山村,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课堂集中营 一、时间上:先后之分,故“唐诗”、“宋词”。 诗,从《诗经》(西周到春秋时期)开始就有,唐朝到达巅峰;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解读“词”,妙论“诗”和“词”的区别。 学习思考 二、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最主要的特性是音乐性。 三、形式方面: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又叫长短句。 四、理解层次:诗比较庄重,典故多,难理解,而词比较通俗易懂,理解起来更为清晰明了。 课堂集中营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作品:《青玉案 元夕》《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字词乐园 锄草 剥落 chú bō 左右/左中右 结构 锄 剥 我 会 认 字词乐园 máo yán wēng lài bō 茅 檐 翁 赖 剥 我 会 写 课堂集中营 清平乐 村居   这是一首宋词,“清平乐”是词牌名(词牌名多达一千多种,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课堂集中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 茅屋的屋檐,这里指茅屋。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句段解读 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景象,同时点明环境和地点。 课堂集中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老翁和老妇。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这对白发老夫妻是谁家的老人呢? 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媚好”写出了这对白发老夫妻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出和谐、温暖、惬意的生活情景。 “媚好”写出了什么? 课堂集中营 “白发谁家翁媪?”为下文描写这一家人中的孩子们做好了准备,结构紧凑,相互呼应。 学习思考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上片用反问句结尾有什么作用? 课堂集中营 上片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低小” 的“茅檐”和“溪上”的“青草”,只寥寥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 接着讲老翁和老妇,他们的谈话带着吴音,显得温柔、有趣,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一词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和生活的惬意。 整体感知 课堂集中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溪东: 小溪的东面。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莲蓬: “亡”这里读“wú”。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后两句刻画了哪些人物?重点刻画了谁?“喜”和“卧”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课堂集中营 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 “喜”字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小儿子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