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09742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优质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709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优质,教案
  • cover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生动细致,了解画作名扬中外的原因,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思维能力: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审美创造:品味语言文字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用简练文字刻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课前解析】 关注主要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中描述了北宋都城汴梁街市热闹的场面,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各处细微刻画描写,传神地向读者诠释了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关注每段话的意思:课文共5个自然段,向读者展示了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第一自然段是图画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以及目前的保存情况。第二自然段描述了画中三百六十行的人物角色,无所不有。第三、四自然段则描写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展现汴梁街市的热闹和对桥北头的场景传神刻画,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点明此图具有的历史价值。二至四自然段对文中插图细致入微的描绘,人物特色形神兼备,街道执闹非凡,使我们看到“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此图能够名扬。中外的根本原因。 关注语言:全文没有华丽词藻,作者采用简练的文字,传神地人物刻画展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第二、三段运用排比句式将画中人物及状态一一描绘出来。第四自然段的细节描写,则展现了画作的传神、细腻。 关注插图:本课插图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对应的是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关注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存世作品《清明上河图》 关注名画:《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的绘画大师张择端绘在绢本上的画,反映当时普通百姓生活风俗的画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图宽 24.8 厘米,长 528 厘米,无作者款印。 【教学目标】 1.认识“择、宫”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乘、笼”。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点】 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择、宫”等8个生字,读准“乘、笼”2个多音字。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3) 1.教师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画,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欣赏中外画作。 教师过渡:世界上的画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名扬中外”的作品是很少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一幅真正名扬中外的画!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画家、作品 了解画家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 预设:张择端 (2)教师介绍张择端(出示课件4)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